李文亮過世三年 大陸網民謝謝李醫師:「我們已熬過來了」

民眾獻花悼念李文亮。(香港01)
民眾獻花悼念李文亮。(香港01)

今天是新冠疫情「吹哨人」武漢眼科醫生李文亮過世三周年,與往年相同,其微博再次成為「哭牆」,湧入大量網民悼念。「謝謝你李醫生,我們熬過來了」、「花開了你卻不在了」。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在微信群中發布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被網民稱之為「吹哨人」。今天(7日)是他不幸染疫離世三周年,其微博再次成為「哭牆」,湧入大量網民悼念。然而不同的是,今年大陸終於放開防疫管控,走在復常的路上,故一些網民也有了不一樣的感受乃至唏噓。

香港01報導,昨天(6日),大量網民經已陸續發帖對李文亮表示懷念,不少網民在對他表達感激之情時,也不忘「詢問」李在元宵節是否有吃湯圓,以及祝他在天國一切安好,「三年了,希望您在那邊幸福」、「來看看你。三年了,現在的大家一切都好」。另也有許多人感嘆現在已經不同於三年前,甚至覺得這有點不現實,「彷彿做了三年的夢,你(李文亮)都想像不到現在的世界有多魔幻。我們大多數人都陽過了」。

還有網民留言:

大家都沒有忘記,都在心裡

李醫生,來看看您,最近我都不戴口罩了,想念您

李醫生,電影院和健身房已經可以營業了,生活會越來越好的,謝謝你

李醫生,春天來了!而您卻永遠停留在冬天

每次去李醫生的微博看留言,都忍不住落淚。三年了啊,希望此岸的我們和彼岸的你,一切都好。晚安

三年了,這世界好像有變化,但其實深層裡好像還是那樣。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堅持下去

報導稱,在海外,近日也有人舉辦實體集會悼念李文亮,如在美國洛杉磯,約50人於當地時間上周六(4日)傍晚聚集在中國領事館前,並點起燭光。英國倫敦也有約50人在當地時間周日(5日)晚於一處室內場館舉辦集會,紀念李文亮逝世3周年。日本東京、韓國首爾、澳洲雪梨等10多個城市亦有相關活動。

2019年底,湖北武漢爆發新冠疫情,李文亮於當年12月30日在網絡同學群中披露相關疫情信息,不久,李文亮被當地派出所因「在互聯網發布不實言論」提出警示批評。

2020年2月1日,李文亮確診新冠肺炎,同年2月7日凌晨病逝,年僅34歲。而李去世前亦曾說過「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李文亮被稱作疫情「吹哨人」。

2020年4月2日,湖北省政府評定李文亮等14名犧牲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員為首批烈士。

新冠肺炎 李文亮

延伸閱讀

陸新冠「吹哨人」李文亮辭世3週年全球華人追悼 小粉紅砸場被逮

它們還欠你一個道歉:李文亮逝世三年後,中國疫情全放開的遺忘對抗

開鍘!雲林地檢署首波當選無效之訴 11名當選人中箭

選後第2天病逝 高雄市小港區這個里將重行選舉

相關新聞

大陸首例 同時感染兩新冠亞型毒株本土案例

中國疾控中心網站17日發布最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weekly)》,證實日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

陸試點開放20國旅遊 港澳全面通關

陸客來了!中國大陸與港澳六日全面通關,並恢復兩地旅行團旅遊,自由行旅客也可往來兩地。北京當局試點開放大陸民眾赴泰國等廿國...

港撤口罩令 維持反蒙面法

香港三月一日起正始撤銷實施兩年多的口罩令,除醫院和老人院等高風險地方,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在內都不用再戴口罩。但比口罩令更早...

歐盟27國 2月底前解除中客入境限制

繼法國在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到訪後宣布取消對中國旅客入境限制措施之後,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16...

李文亮過世三年 大陸網民謝謝李醫師:「我們已熬過來了」

今天是新冠疫情「吹哨人」武漢眼科醫生李文亮過世三周年,與往年相同,其微博再次成為「哭牆」,湧入大量網民悼念。「謝謝你李醫...

它們欠你道歉:李文亮逝世三年後,中國疫情放開的遺忘對抗

「中國有良心的人是不是都在這裡?」2023年2月6日是中國疫情「吹哨者」——武漢醫生李文亮——逝世三週年。《自由亞洲電台》報導,美國、英國、澳洲、南韓、日本等國家,都有民眾自發舉辦紀念李文亮的活動,並且聲援中國國內的抗爭者。至今,依然有許多中國網友天天到李文亮的微博下留言,留言的氛圍從2020年的憤怒與悲傷,在經過三年之後,如今已經變成抒發日常與對抗遺忘——李文亮的微博承載了許多中國網友在日常生活裡的記憶、喜怒哀樂與祝福。被視為良心標誌的武漢醫生李文亮活在人們心中,但那些報導武漢封城的公民記者(方斌與張展),也更需要被記得。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