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媽搭高鐵霸佔座位睡覺 乘務員勸阻遭辱:臭打工的

才唱6首歌緊急喊卡! 張惠妹向1.2萬人道歉了

必要的非必要 歷經2022年嚴格清零大陸民眾最痛的領悟

因應嚴格防疫,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在2022年提出許多「非必要不…」的口號。圖為2022年5月4日,鄭州東站進站口,工作人員查驗旅客防疫數據。當天零時起,鄭州下令全市人員非必要不離鄭州。(中新社提供)
因應嚴格防疫,中國多個地方政府在2022年提出許多「非必要不…」的口號。圖為2022年5月4日,鄭州東站進站口,工作人員查驗旅客防疫數據。當天零時起,鄭州下令全市人員非必要不離鄭州。(中新社提供)

曾經的動態清零嚴格防疫,讓許多中國人在2022年過了一整年「非必要不...」的生活。「非必要」成為大疫3年下中國的關鍵字之一,被封控越久的人越能體會箇中滋味。

COVID-19疫情3年來,中國2022年才被深度捲入嚴格的防疫政策中。

自媒體「城市數據團」根據公開訊息整理計算,將每一個被封控過的地區按照封控的天數加總,去掉其中被封時間不足5天的人口,從2022年3月初到11月底,「中國共有10億人曾經歷過封控,他們平均被封控了27天」。

而同樣口徑的被封控人口數字,在2021年同期僅有2700萬人,是2022年的1/40。

在封控之下,官方提出各種口號:非必要不來滬、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出國,甚至還有些社區呼籲居民非必要不團購…等。

在中國的問答網站「知乎」上,去年出現網友提問:「『非必要』的界定標準是什麼?」一名工作必須經常出差的網友質疑:「政府的『非必要』是否是我的『必要』;我的『必要』是否是輿論大眾的『非必要』」。

去年3月,上海在進入封城之前,各個社區已展開小範圍的封控。許多人開始囤菜、儲備生活用品,一名女子在賣場高喊「我要買咖啡啊」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當時,有些人覺得這顯示上海人果然很矯情;隨著後來長達2個月的居家隔離,網友們開始承認那名女子其實喊出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渴望。

時間一長,所有的「非必要」都成了必要。只過非必要的生活,不只人少了尊嚴,整個社會的經濟都會出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公益組織、藝文團體、出版社、書店等行業。

於是,到了去年5月底,單向街書店出品的自媒體「單讀」發表了一篇「保衛非必要」,列出需要大家幫助的文化機構或項目,譬如協助打工女性的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就提出了月捐計畫。

這篇文章迴響很大,以至於半個月後,「單讀」繼續發文列出更多需要支持的團體,並提醒大家「不要失去後才懂得『非必要』的可貴」。

上海在2022年6月1日正式解封。當天,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在網上撰文「靜默兩個月之後,上海的非必要生活終於回來了」。

這篇文章其中提到:「我們來到上海並非僅僅是為了討一口飯吃,更是因為這裡的各種非必要生活,而這些非必要生活構成了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區別。」

他引用了一名網友的話說:「正是為了那些『非必要』,人們才努力工作,『非必要』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啊!」

隨著中國在去年12月急轉彎全面放開防疫,在搶藥、等待被感染等混亂中,各種「非必要」已漸漸消失。對很多人來說,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回老家,不必管什麼「非必要不返鄉」了。

新冠肺炎 清零 北京 上海 封城

延伸閱讀

中國汽車出口躍居世界第2 MG外銷居冠

受到晶片短缺拖累 英國2022年汽車產量降至66年來新低!

疫後拚經濟 陸就業市場春風拂

大陸官媒稱:88.1%的全球受訪者讚賞中國防疫成果

相關新聞

大陸首例 同時感染兩新冠亞型毒株本土案例

中國疾控中心網站17日發布最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weekly)》,證實日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

陸試點開放20國旅遊 港澳全面通關

陸客來了!中國大陸與港澳六日全面通關,並恢復兩地旅行團旅遊,自由行旅客也可往來兩地。北京當局試點開放大陸民眾赴泰國等廿國...

喊話恢復兩岸16個直航航點 國台辦:已全面做好準備

大陸官方致函我方民航局表達希望恢復兩岸航點之後,國台辦晚間進一步指出,希望兩岸相向而行、優先推動廣州等16個航點直航,「...

陸春節境內旅遊 回到疫前水準

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大陸旅遊市場快速反彈,尤其境內旅遊正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飛豬、攜程等旅行平台的數據都顯示,春節...

港撤口罩令 維持反蒙面法

香港三月一日起正始撤銷實施兩年多的口罩令,除醫院和老人院等高風險地方,包括公共交通工具在內都不用再戴口罩。但比口罩令更早...

歐盟27國 2月底前解除中客入境限制

繼法國在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到訪後宣布取消對中國旅客入境限制措施之後,歐盟輪值主席國瑞典16...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