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國防部副部長:盼促進台美軍事合作

強制篩檢中國遊客? 紐澳英泰不跟進 歐盟也贊同

中國12月初放棄動態清零後,不少國家憂心疫情擴散,紛紛宣布因應管制措施。 (中新社)
中國12月初放棄動態清零後,不少國家憂心疫情擴散,紛紛宣布因應管制措施。 (中新社)

中國鬆綁防疫限制後病例激增並開放國民出境,美國、日本、南韓等國如臨大敵,陸續對中國入境實施強制篩檢措施,其中被外界視為中國盟友的北韓甚至高規格禁止中國公民入境。不過紐西蘭、英國、泰國等表示暫不跟進,包括與中國關係緊張的澳洲也暫不更動中國公民入境規範,甚至進一步釋善意稱中國若取消對澳貿易制裁,澳願撤銷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申訴。

中國自1月8日起開放國民出境,由於時值中國的新冠疫情爆發,義大利、美國、日本、印度、菲律賓等國陸續對中國入境的旅客恢復強制或收緊篩檢措施。

而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網站,北韓暫時禁止中國公民入境,並對包括北韓公民在內的所有近期入境人員進行30天隔離觀察。由於網站沒有顯示更新時間,尚不知北韓此規定是何時發布。

南韓也宣布對中國入境公民從嚴。韓聯社引述南韓國務總理韓德洙表示,2023年2月底前,所有入境的中國旅客在登上飛南韓航班前都必須出示PCR或抗原檢測陰性結果,並在抵達南韓的第一天接受PCR檢測。並限制向中國公民發放短期簽證、暫時停止擴大飛往中國的航班。

不過也有多國暫時不會對中國公民入境出台新的限制措施,除日前宣布的新加坡、德國外,澳洲和紐西蘭昨天也表態。路透報導,澳洲總理艾班尼斯表示,雖然若干國家要求對中國旅客採取強制新冠檢測,不過澳洲在允許中國旅客入境的規範上不會更動。

不僅如此,聯合早報報導,澳洲貿易部長法雷爾12月29日說,中國若取消對澳洲的出口制裁措施,澳洲願意考慮撤銷向世貿組織就中國實施經貿制裁提出的申訴案。澳洲因為北京對澳洲薏米、酒類和海鮮出口實施制裁措施,向世貿組織申訴,世貿組織預計2023年初進行仲裁。

報導並稱,自澳洲總理艾班尼斯2022年5月贏得大選以來,澳中關係已趨向穩定。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報導則稱,紐西蘭沒有對中國入境旅客恢復實施新冠檢測的計畫。泰國曼谷郵報引述泰國副總理兼公共衛生部長阿努廷12月29日說,「疾病控制措施不僅要關注公共衛生,還要關注經濟利益」,「我們將像對待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一樣對待中國遊客」。

另中央社報導,歐洲聯盟(EU)衛生機關昨天表示,儘管中國新冠病毒病例激增,他們仍認為不必要強制要求來自中國的旅客接受篩檢。英國英國政府發言人昨天說,英國暫無入境新冠篩檢的計畫。

對於美日等國對中國公民加強防疫篩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曾表示,各國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對各國公民一視同仁,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澳洲和中國緊張關係逐漸趨緩,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可能在明年2月訪問中國,他希望透過溝通商討解決雙方貿易糾紛。圖為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民眾觀賞來自澳洲的皇帝蟹。(新華社)
澳洲和中國緊張關係逐漸趨緩,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可能在明年2月訪問中國,他希望透過溝通商討解決雙方貿易糾紛。圖為2018年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民眾觀賞來自澳洲的皇帝蟹。(新華社)

新冠肺炎

相關新聞

大陸首例 同時感染兩新冠亞型毒株本土案例

中國疾控中心網站17日發布最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weekly)》,證實日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

陸試點開放20國旅遊 港澳全面通關

陸客來了!中國大陸與港澳六日全面通關,並恢復兩地旅行團旅遊,自由行旅客也可往來兩地。北京當局試點開放大陸民眾赴泰國等廿國...

喊話恢復兩岸16個直航航點 國台辦:已全面做好準備

大陸官方致函我方民航局表達希望恢復兩岸航點之後,國台辦晚間進一步指出,希望兩岸相向而行、優先推動廣州等16個航點直航,「...

陸春節境內旅遊 回到疫前水準

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大陸旅遊市場快速反彈,尤其境內旅遊正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飛豬、攜程等旅行平台的數據都顯示,春節...

40天21億人次移動的春運 恐成大陸疫情復發的引爆點

農曆春節來臨,中國大陸長達40天的春運預估有21億人次移動,面對新冠疫情,準備好了嗎?

廣州逾85%染疫 進入尾聲

春節將至,大陸各地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也陸續進入尾聲。廣州十八日召開記者會通報,當地感染率已超過百分之八十五,進入疫情「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