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天價表」賣給誰?華為18K金智慧手表驚人價碼曝 分析:讓有錢人展現愛國心

新冠秋冬來襲!年底恐現疫情高峰 醫曝3隱憂:日病例破萬很容易

史上最混亂?3公費疫苗打就送10劑快篩 醫怨清庫存:明年2月就過期

大陸轉與病毒共存 防疫險憂慘賠急下架

中國實施優化防疫新10條措施,轉與病毒共存後,染疫人數大增。據陸媒報導,此前五花八門的COVID-19防疫險,業者擔心慘賠近日紛紛緊急下架;許多消費者投訴,業者拒賠無症狀感染者。

綜合橡果商業、界面新聞報導,新10條7日上路後,與病毒共存成為現實,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出現大量快篩陽性。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曾經大賣的防疫險、確診險、隔離險也緊急下架,有保險公司人士表示,不下架會「賠穿」。

報導指出,京東健康的「新冠防疫健康保」8日由於防控政策調整,已經下架。隔天,美團APP由大地保險承保「9.9元保心安,核酸陽性立賠」抗疫保險也下架。該保險原本宣稱確診含無症狀理賠人民幣1500元(約新台幣6600元),保險期限3個自然月。

此外,華泰「新冠疫情保障險」和紫金保險新「冠疫情險」均已從網路平台下架,僅存的人保財險「安疫保」則在投保頁面明確告知,對於COVID-19感染的肺炎,保險人僅在被保險人被診斷為「重型」或「危重型」時承擔確診給付責任,「無症狀」、「輕型」及「普通型」均不在賠付範圍內。

中國近期快篩陽性大增後,許多人要申請理賠才發現困難重重,因而引發大量投訴。

在黑貓投訴平台,25歲的小石表示,今年2月購買支付寶「出行保」,其中約定確診賠償1萬元。10月4日,小石在南京市第二醫院確診(無症狀)。申請理賠後卻被告知,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小石是無症狀,不屬於「輕型、普通型、重症」故不予理賠。

報導指出,包括「出行保」,很多確診險都會在合約中載明,根據「第九版」規定,只賠付「輕型、普通型、重症」,不會賠付無症狀。然而,許多受保人在購買、簽署合約時都會忽略這一點。

北京的張宇11月購買了華泰保險「新冠疫情保障險」,他表示在購買時看到宣傳資料上寫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津貼500元」的字樣,沒有認真看合約就直接購買。

12月,張宇查閱合約後發現,細則中寫到只賠付「首次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普通型、重症型、危重型,且肺部影像學檢查可見肺炎表現」。也就是說,華泰的「新冠疫情保障險」更嚴苛,不僅不賠無症狀,也不賠沒有引發肺炎的患者。

北京的李小姐在今年1月28日購買了眾安保險推出的疫情隔離險,保障期至2023年1月27日,在這款保險的責任中包含確診津貼1萬元。最近因快篩陽性,她翻出這份保險想要申請理賠,但卻發現並不簡單。

根據保險合約和客服的回復,保險中的「確診」不僅需要核酸陽性,還需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或方艙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以及胸部CT和血液檢查方可認定。李小姐表示,自己在三甲醫院發燒門診人還不多時做核酸獲得了診斷證明,但是CT和血液檢查醫生均不給做。

報導引述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指出,對於保險公司而言,確診即付的疾病保險因為疫情政策的調整,保險公司給付保險金的風險大大增加,恐遭受較大損失以及大量訴訟糾紛;即使不下架,其產品的費率也應進行調整。

新冠肺炎

延伸閱讀

香港明起旅客赴澳門與大陸不再於口岸核酸檢測

【Daily Podcast】北京放寬防疫後的醫療崩潰/FTX創辦人巴哈馬被捕/岸田文雄因應北韓的國防政策挑戰

防疫鬆綁反撲?中國新冠病例激增16倍、大量醫護篩檢陽性

接種COVID-19疫苗死亡 日本同意給予5人補償金

相關新聞

大陸首例 同時感染兩新冠亞型毒株本土案例

中國疾控中心網站17日發布最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China CDC weekly)》,證實日前在重慶醫科大學附...

陸試點開放20國旅遊 港澳全面通關

陸客來了!中國大陸與港澳六日全面通關,並恢復兩地旅行團旅遊,自由行旅客也可往來兩地。北京當局試點開放大陸民眾赴泰國等廿國...

喊話恢復兩岸16個直航航點 國台辦:已全面做好準備

大陸官方致函我方民航局表達希望恢復兩岸航點之後,國台辦晚間進一步指出,希望兩岸相向而行、優先推動廣州等16個航點直航,「...

陸春節境內旅遊 回到疫前水準

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放開後,大陸旅遊市場快速反彈,尤其境內旅遊正逐漸回到疫情前水準。飛豬、攜程等旅行平台的數據都顯示,春節...

40天21億人次移動的春運 恐成大陸疫情復發的引爆點

農曆春節來臨,中國大陸長達40天的春運預估有21億人次移動,面對新冠疫情,準備好了嗎?

廣州逾85%染疫 進入尾聲

春節將至,大陸各地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也陸續進入尾聲。廣州十八日召開記者會通報,當地感染率已超過百分之八十五,進入疫情「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