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上海研究結果引發防疫過度質疑後 報告疑遭下架

中國疾控中心期刊日前發布以上海疫情為樣本的研究,顯示非高危組的病例重症率為零。許多網友轉發這篇研究的重點,質疑當前防疫過度後,報告疑似已被中國疾控中心網站下架。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英文版(CHINA CDCWEEKLY)18日發表了由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張文宏和副院長馬昕領銜的大樣本數據研究報告。中國媒體19日報導後,在社群媒體引起關注。
研究納入了今年3月22日至5月3日期間的3萬3816名早期非重症Omicron變異株感染者,最後有22人進展為重症,總體重症率為0.065%;高危組重症率為0.238%,非高危組重症率為0%。
這項研究納入的所有感染者均為無基礎疾病、或雖有基礎疾病但處於穩定期的COVID-19患者。
研究者在入院初始將患者分為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組(9260名)以及非高危因素組(2萬4556名)。高危組定義為:年齡大於60歲、有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肺部慢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腎臟疾病、腫瘤等基礎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
研究報告也強調,該研究中的低重症進展率與研究納入的人群有關,該研究的重症率僅能代表相對健康或一般情況較好的Omicron感染者。若具有高危因素,部分非重症患者仍會進展為重症,重症化主要集中在高齡、未接種疫苗以及罹患基礎疾病種類較多的患者中。
中國媒體發出這篇研究的報導後,「總體重症率為0.065%,非高危組重症率為0%」的結果被凸顯,不少網友轉發相關內容質疑當局防疫過度。
有經歷過上海封城的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加註評語「那又怎麼樣?」言下之意是,即使有這樣的研究,也不一定能改變當前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
今天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的網頁上已看不到這篇研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