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分享疫下辛酸 隔離長駐在外已2年多沒看見家人

2019年底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疫情瞬間蔓延至全球,航空業幾乎停頓,不過隨着部分國家宣布與病毒共存,放寬入境限制,行業逐漸重現生氣,近日甚至有航空公司邀請離職員工「回巢」,盼望最艱難時期過去。
疫情下在天際翱翔並不是一件值得羨慕的事,在卡達航空工作的香港人空姐郭倩婷(Denise)回望過去2年感受至深,由於入境香港須在酒店隔離,她只能長駐卡達首都多哈,兩年多來都沒與香港家人團聚,只能一直用視訊通話聯絡,世界的巨變讓她領悟到「有得飛回家,要好好珍惜與同住家人的相處時間」。
現年32歲的郭倩婷甫畢業即進入卡塔爾航空任職空姐,至今已有7年飛行經驗,見盡疫情前後變化。疫情高峰期,空姐須穿上全副個人防護裝備(PPE)工作,口罩、眼罩、手套、防護衣必不可少,雖能降低感染風險,但亦增加與乘客溝通的困難,她形容「好像聲音出不來這樣」,也成為工作時最大的挑戰,「所有問題都要問三次,才知道大家講什麼」。而這段日子她最經常對乘客說的話,就是「機上所有物品都已消毒過,不需要擔心」,希望藉此消除乘客的憂慮。
郭又分享卡航特別加設的防疫措拖,每名乘客上機後都會獲發一包防疫套裝,包括口罩、一次性手套、酒精搓手液,而她主要負責服務商務艙的乘客,當商務艙派飛機餐時則會加上蓋子蓋着食物,機上也有免觸娛樂系統,乘客可用手機連接座位後背的個人電視觸控螢幕,機艙也會定期用紫外線消毒,希望盡量能令乘客飛得安心。
疫情初期,大家對新病毒認知未深,亦懼怕後遺症,若迫不得已須出境飛往他國,都會如臨大敵,她就曾遇過有乘客上機當刻才接到確診通知,需要立即按指引將乘客帶離,並消毒該乘客曾接觸的範圍。問到在疫情下工作有何深刻經歷,郭倩婷憶述,有次服務一班飛往北非阿爾及利亞的航班,「見到整個經濟艙都是白色」,因所有乘客都穿着PPE防護衣,而該程機要航行7至8小時,當時約八至九成乘客完全不進食,「連喝水都不喝」。不過隨着疫情緩和以及旅遊業逐漸復甦,郭指現時只會見到零星幾個乘客會穿着全副PPE。
疫情高峰期時,航班大幅減少,飛一趟並不容易,相信不少人都沒想過飛行是如此奢侈的一件事。郭倩婷一直長駐多哈,疫情前差不多每個月都可以利用假期飛回香港與家人相聚,但疫情爆發後入境香港須隔離,因此已有2年多沒回家,讓她覺悟日後要更加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
她表示,一直以來工作都想為乘客提供最好的服務,現時會更留意乘客背後的故事,例如當中有人可能要飛回家鄉見家人最後一面,「(疫情)令我對於其他人的需要更加sensitive(敏感)」。
航空業大裁員是殘酷的現實,郭倩婷幸運地沒被裁走,但收入也難免受到影響,她指出,最艱難的時期每月飛行時數只有20至30小時,身邊有空姐朋友被裁員後只能回自己的國家尋出路,包括開設網上商店或任私人助理。雖然收入大減,但她沒有放棄的念頭,因認為其他行業市道也不景氣,乾脆繼續任空姐,樂觀面對,笑言「不是飛就是隔離,就當休息」,
她會在多哈的住所種植物及焗蛋糕消磨隔離時間,同時轉換心態利用空閒時間學習新事物,如在多哈學車。而現時隨着航空業復甦,她每月的飛行時數已回復至正常時期約100小時。郭倩婷期望疫情盡快完結,上班不需戴口罩,可看到同事及乘客的表情與笑容,還有另一個原因,她笑說「因為真是有夠熱,尤其我是長居多哈的沙漠地段」。
延伸閱讀:
南航空姐飛機廁所自拍內衣照被炒 提告失敗再上訴:被網暴也發聲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