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能走則走 在上海的外國人 近半數想「潤」?

清零政策帶來的不便,讓近5成受訪的外籍人士想離開中國。生活在上海的知名德國博主阿福(Thomas Derksen)12日在網上發布返回德國的消息,引來不少網民冷嘲熱諷「阿福你也潤啦」。「潤」因其拼音和英文單詞run一致,跑了、溜了後過得更滋潤,最近也成為中國網民間的流行用語。
德國之聲報導,這名在新浪微博上有近250萬粉絲的博主感慨「離開德國的第854天,我終於見到家人了」。他解釋此行的目的是原本計畫給父親過70歲生日,並惋惜妻子此次未能同行。
短短幾行字在評論區引發熱烈討論,「德國護照就是好」、「潤得快哦,錢掙了腳底抹油」、「恭喜你終於回家了,太難了」,有網友感嘆中國籍想出境沒那麼容易,不少網友要阿福分享「上海家裡去機場的這段路」,怎麼層層過關,需要花多少錢。
一項對上海近一千名外國僑民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大約4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計畫在今後12個月內離開中國。香港福克斯傳媒旗下的「這是上海」(That's Shanghai)調查還發現,37%的人表示,他們將會堅持到疫情結束,看看上海的情況是否會有所好轉再決定去留。上述兩類人加起來占全部受訪者的85%。
瑞士「新蘇黎世報」報導指出,幾年前,生活在上海的德國人一度曾多達一萬一千人,但外交圈的消息稱,上海的德國人群體將很快減少至五千人,這無疑是一個人才流失的跡象。報導說,對於外國企業來說,無休止的封鎖狀態也漸漸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他們已很難找到願意前往中國的管理人員。
路透報導,一名在吉林長春任教六年的美國教師哈德森(Laura Hudson)經過漫長等待終於在11日離開中國。在過去的65天裡,她至少訂過五張返回美國的機票,但都遭到取消。雖然中國說城市是開放的,但大多數客運航班仍然不能離開。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