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老人、7歲童當志工?上海爆偽造服務騙補貼

網上流傳名為「如何看待上海市大規模偽造志願者紀錄以冒名頂替吃空餉」的文章。該文章稱,只要透過支付寶App或微信小程序「志願雲」,就可以查到個人志願服務情況,但有不少網民發現自己「被註冊」。
香港01引述中國青年報報導,在不知情下被註冊成為志願者(義工)的情況並非個別例子,有身體健康狀況欠佳的長者被註冊成義工,並服務了16個小時;年僅7歲的女童被註冊成義工;一名已留學澳洲3年、期間並未回國的留學生被註冊成義工,服務時長為238小時。
一名來自上海市閔行區新虹街道的女士,發現自己去年5月14日註冊成義工,一年內服務時長為120小時。她在小區的業主聊天群組反映「被註冊」情況,結果超過20人回覆曾遇到同樣情況。
報導指出,相關人士的註冊時間在2020年至2021年,其中大多是在去年5月「被註冊」, 服務時長最多有120小時。前述的女士稱,包括她在內的業主們都莫名其妙加入了愛博二村居委會志願服務大隊,「我們的聯繫人,有的是居委會,有的是一個叫顧老師的人」。
媒體多次嘗試撥打愛博二村居委會座機電話和「顧老師」手機號,前者總在「忙線」中,後者無人接聽。
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還表示,目前上海面向公眾的志願者平台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國志願服務網」,屬於民政系統;二是上海共青團組織的青年志願者協會。前者的註冊、服務數據與創建文明城市有關,後者則鼓勵團員青年註冊,通過積分兌換等方式激勵青年人參與志願服務。
「我在居委會工作時,也幹過為了創建文明城市,幫居民註冊志願者的事。做志願者本身是件好事,但因為『創文』對志願者服務時長和註冊人數有要求,到後來就演變成『先註冊了再說」。」他指出,居委會配合街道、區縣創文,有時會使用老年人的身份信息來註冊志願者,「有意避開青年群體,因為年輕人熟悉網路,而且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願意做志願者,說不定哪天就自己要註冊了。」
這名匿名人士還透露,這些「註冊」純粹只是「為了創文」而已,不存在冒名頂替吃空餉的情況、「志願者工作本身就是沒有經費的,有能力的街道、居委會會協調一些轄區內企業捐一些雨披、雨傘、帽子之類的物資給志願者,沒有實際經費補貼。」
上海市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06年10月23日,其登記機關為上海市民政局,業務主管單位為「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針對網傳信息,上海市文明辦表示已獲悉相關情況,正在調查核實中,將盡快對此予以說明。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