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王牌左投換人當 布比奇從默默無名晉身美聯塞揚大黑馬

2025年的皇家隊打線總得分排名聯盟倒數前5,串聯效果不佳始終是難解課題,但勝率仍舊能穩定保持在5成之上,靠的就是團隊防禦率3.31、排名聯盟第5的堅實投手群,為球隊守下一場接一場的勝利,而本季皇家先發輪值由誰扛起王牌重任?以下是幾個提示:左投、球速不快。前者可能會讓人想到去年破繭而出的火球左投雷根斯(Cole Ragans);後者則會很直覺地想到技巧派老將盧戈(Seth Lugo),上述兩人皆排名去年美聯塞揚前4,盧戈更是高居第2,左右連拳壓制力驚人,是上季皇家闖進季後賽的關鍵要素,但很遺憾地,他們本季都曾因傷所苦,成績不如去年,都不是這項命題的答案,27歲左投布比奇(Kris Bubic)才是正解。
布比奇是皇家2018年首輪新秀,在皇家農場曾是重點投手作物之一,也曾於2020年被評為聯盟百大新秀,進入職棒體系不過短短兩年就嘗到大聯盟滋味,然而生涯前期表現平平,讓布比奇早早就面臨了棒球人生的十字路口,在2022年,布比奇在大聯盟第3個賽季登板28次,繳出了平凡無奇,甚至可以稱之為慘烈的3勝13敗、5.58防禦率,WAR值甚至是負數,控球與球威都平平,球速也不快,怎麼看都不像是在大聯盟長期生存的選手。
這時轉機到來,皇家隊在該年賽季結束後找來了史威尼(Brian Sweeney)、博夫(Zach Bove)兩名投手教練,目標藉由更多的數據分析徹底改造球隊投手體系,改變來得很快,並且逐年見效,2023年皇家防禦率5.17排名倒數第3,到了2024年一口氣降至3.76,再到今年的3.31,從一片荒瘠到人人皆兵,兩人的效應顯而易見。
然而布比奇沒辦法享受到第一波紅利,他在2023賽季僅僅先發3場就動了手肘韌帶置換手術整季報銷,睽違了將近15個月才於去年7月重返投手丘,並以中繼角色登場,賽季後段的亮眼表現讓皇家對其先發充滿信心,在春訓成功贏得輪值一席後,布比奇開始不止步地完美蛻變。
事實上在因傷報銷前的16局小樣本內,布比奇每9局能投出1.1次保送、9次三振,兩項數據刷新生涯最佳,已能窺見崛起雛形,去年擔綱中繼的27場登板內,更是累積30.1局、39K,每9局能投出11.6次三振,防禦率2.67,FIP(投手獨立防禦率)來到1.95,壓制力驚人。
本季布比奇回到全職先發崗位,至今成績大放異彩,12場先發拿下5勝,75.1局投球內飆出79次三振,防禦率1.43領先全聯盟先發投手,累積WAR值來到3.5,全聯盟投手中僅次於海盜隊少年王牌史肯斯(Paul Skenes),不僅是皇家本季當之無愧王牌,更在美聯塞揚獎票選中佔有一席。
在外界想像中,王牌應具備頂級球威,史肯斯、史庫柏(Tarik Skubal)、惠勒(Zack Wheeler)等人全力飆速往往令人血脈噴張,相對之下布比奇四縫線速球均速僅92.4英里,乍看之下毫無亮點、不那麼令人興奮,但令人詫異的事實是:布比奇擁有著聯盟中製造揮空能力最佳的速球,在全聯盟至少投300顆四縫線速球的投手中,布比奇的揮空率高達31.3%,排在聯盟第5,在前頭的克羅謝(Garrett Crochet)、布朗(Hunter Brown)、惠勒、歐提茲(Luis Ortiz)無一不是均速在95英里上的火球男,布比奇是怎麼做到的?
首先,布比奇的直球上竄尾勁驚人,平均來到18.3英吋,比聯盟平均高了2.3英吋,轉速在2400轉之上,高於聯盟平均,直球在飛向本壘板時抵抗地心引力的效應,比打者預期的墜落得少,往往也就揮到球的下緣,此外布比奇的出手角度也讓球路的上竄效果更不可思議,照理來說出手角度越高越能夠提高轉速,舉例來說,高壓出手的球路能製造更好的縱向角度,對於垂直系球路有優勢;反之則越低,而身為左投的布比奇出手點低近似側投,約為38度,出手高度5.69英尺低於平均。
「就算只有92、2英里,但打者們的揮棒告訴我,他們並沒有跟上、沒有揮到球心,也沒有看清楚球。」3年前布比奇的直球截然不同,當時它的投球價值(Pitching Run Value)為慘不忍睹的-31,是全聯盟最「肉包」的速球沒有之一,打者當年對它的打擊率高達3成48,而今年這個數字不過略高於這顆球的被「長打率」,通常球種的變化源自於握法調整,但這個論點在布比奇身上並不可行,「經歷一整年的手肘復健,球路的旋轉更乾淨俐落,可能還比之前更有力了,感覺能更好對球施力。」
當然,除了更具威力的速球,布比奇的變速球也在今年成為殺器,和直球增加轉速的作法截然相反,布比奇犧牲了一點轉速,換取變速球更高的墜落幅度,過去布比奇的速球跟變速球軌跡接近,除了差了11英里外,幾乎沒有做出區隔,但今年布比奇調整了握法,這顆球垂直幅度相比聯盟平均多了4.2英吋,墜落幅度比過往多的變速球成為穩定武器,再加上具備威力的速球,輔以這兩年開始投的滑球、橫掃球,布比奇不斷精進武器庫。
現在的布比奇,早已不再是當年怎麼投怎麼被打的「軟左」,而是能不斷製造揮空、讓打者頭疼不已的強投,投球內容與自信心成正比,布比奇更積極進攻好球帶,首球好球率、保送率跟生涯前期相比都進步不少,布比奇也提到待在中繼的經驗改變了看待比賽的方式,「比起說:『嘿,今天上了場就要投6、7局』,更像是先上場後援1局,然後1局、再1局、再接著1局,把比賽切成很多零碎部分,讓我更容易消化。」或許這也正好詮釋了布比奇的進化之道,各個方面都進化一點點,把這些進步的環節拼接在一塊兒,最終積沙成塔,從聯盟最差勁的投手變成每周都能上場宰制打者的王牌巨投。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