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強冠軍榮耀之後 基層棒球紮根四大問題待解決

對基層棒球投入資源跟經費,才能培育出更多中華英雄。 學生棒球聯盟資料照片
對基層棒球投入資源跟經費,才能培育出更多中華英雄。 學生棒球聯盟資料照片

中華隊世界棒球12強賽勇奪冠軍,寫下難得的紀錄,在國人一窩蜂關注中華英雄之時,更重要的是基層棒球的紮根,才有機會再創榮耀。

國際賽每每牽動國人的心,中華隊的輸贏往往帶動基層棒球風氣,基層棒球穩固,才能培育出更多人才,往高端金字塔邁進,基層球隊嗷嗷待哺,這才是冠軍背後最需要重視的議題。

中華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勇奪冠軍,造成國人熱潮。  中華棒協/提供
中華隊在世界棒球12強賽勇奪冠軍,造成國人熱潮。 中華棒協/提供

招生問題

幾乎每一支基層球隊都面臨招生問題,尤其在少子化衝擊下,打棒球的人口數變少,招生是所有教練的課題,「風氣」相當重要,成績好的球隊,往往位在打球風氣佳的縣市,中華隊帶出全民棒球熱,趁著這股熱潮,期盼能提高小朋友打球興趣,以及家長願意讓孩子打球的意願。

球場問題

有球隊沒球場,是許多教練一直很頭痛的問題,曾有資深教練教球10幾20年才等到球場蓋好,畢竟有球場訓練的球隊大多是傳統科班,不少球隊只能在學校內練球,PU跑道、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水泥地時有所聞,這還是在學校同意的情況下,更有甚者,在外找空地、河堤、公園,或是借用外面場地,一週練個幾天,遇到下雨或天候不佳,往往停擺,影響訓練效率。

沒球場可練球是許多球隊很頭痛的問題。  學生棒球聯盟資料照片
沒球場可練球是許多球隊很頭痛的問題。 學生棒球聯盟資料照片

經費問題

經營一支基層球隊花費大,一年至少要100萬,從球具球衣、伙食、出外比賽、人事費用都要花錢,體育署、縣市政府補助的經費往往無法概括全部,此時就必須想方設法找資源,管道包含學校、球隊後援會、家長會、廠商、企業,或是向球員收取隊費,這些事情都落在教練、校方身上,募款壓力不小。

教練人事問題

棒球專任教練各縣市開出名額不多,教練工作不穩定,就會影響球隊運作,目前常見用代課代理老師、體育署原住民專任教練、縣府聘用教練、外聘教練等方式,其中外聘教練對球隊支出負擔大,牽扯到經費問題,目前三級棒球教練缺工率高,錢少事多常要離家,造成許多人轉行。

以上僅列舉幾項較明顯的問題,所謂「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享受冠軍榮耀的同時,還是希冀政府相關單位能有前瞻計畫,對基層棒球投入更多資源跟經費,才能培育出更多中華英雄。

世界棒球12強 中華隊 棒球專欄

相關新聞

中職/天時地利人和 催生陳子豪史上最大張合約

今年球季結束中信兄弟陳子豪行使FA自由球員權利,並順利轉戰味全龍,簽下一張10年最高總值1.3億的超級大合約,如果10年合約走完,他至少可以拿到1.2億,身價相當驚人,開啟「大頂薪時代」。 陳子

12強冠軍國手好「薪」情 中職邁入大頂薪時代

去年世界12強賽中華隊勇奪冠軍振奮台灣棒壇,今年中華職棒榮景可期,而28名冠軍國手當中有26人來自中職,扣除複數年合約在身的選手,他們多數都可望有「薪」情。 好比說統一獅「潘帥」潘傑楷,去年他的

中職/四重砲就位+伍鐸本土化 狂龍再現就缺強力洋投助拳

今年球季結束後,除各隊提交契約保留名單外,陳子豪、朱育賢、詹子賢、陳韻文及古林睿煬行使自由球員權利。最終詹子賢及陳韻文決定續留母隊,古林睿煬轉戰日本職棒北海道日本火腿鬥士隊,陳子豪及朱育賢兩門重砲則攜

中職/小將引退潮平均僅25歲 凸顯二軍、戰力外制度都需改革

2021年味全龍加入成為職棒第5隊,隨後2024年台鋼雄鷹也登上一軍,中職繼2008年後,總算恢復6隊規模。而且時代不同,已不是當年每隊僅有30至40人的時代,在各隊都自組二軍後,實質上各隊都是60人

中職/味全龍砸近2億補強最成功 後段班同學悍將進度要加油

2025邁進第2週,6隊即將展開春訓,除了洋將部分外,各隊在本土陣容的補強都近尾聲,包括去年季後行使自由球員權利的4名球員,皆已在年前確定去向,而被放在60人名單外的部分球員也找到了新東家或是被母隊續

熱火與巴特勒已貌合神離 交易大限前能善終?

熱火打算交易「士官長」巴特勒瘋傳一個多月,熱火開放報價,傳得繪聲繪影,最終被熱火籃球事務總裁萊里出面否認暫時平息。 萊里深諳媒體文化、NBA市場和公關話術,「通常我們不會對謠言進行回應,但這起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