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賽門票超貴 最低台幣3萬、最高賣1張台積電還不夠
今年MLB世界大賽決賽戲碼是洛杉磯道奇、紐約洋基隊豪門對決,創造新穎話題度。由於身處東西兩岸的大都會,門票價格屢創新高,早在開打前就從美金四位數起跳。兩隊在台灣有諸多粉絲基礎,有人賣股票飛美國現場觀戰,護國神山台積電也為經濟作出貢獻。此外,大谷翔平創紀錄的50轟紀念球,亦被台灣企業優式資本 (UC Capital)高價標下,登美國媒體版面。
道奇和洋基隊交鋒是世紀對決,開打前就衍生各類話題,包括在洛杉磯、紐約兩地看球要多少錢。美國無論是體育賽事、演唱會等票價為浮動制度,主辦單位僅少量獨立售票,大部分是分發第三方票務販售。有關這點請別誤會!他們並非所謂的賣黃牛票,實際上部分規模龐大甚至有股市上櫃,處理動輒上萬張票的經驗老到,絕無網路開賣、門票秒殺事件發生,此舉不僅杜絕門口兜售的黃牛,還提供一般民眾交易多餘門票的管道。相對地,當一場活動的門票需求高於供給量時,票價自然會水漲船高,你不能責怪道奇或洋基隊哄抬價格,因為連主辦方自己都不知道多少錢,全由合法監管的市場供需決定。
由此可知,熱門的活動當然票價不低。但總有一些好康流出,只要懂得耐心觀察或抓對時機點,你甚至可在最後一刻撈到超值門票。若少看個一兩局比賽,卻能以面值一半的價格看球賽你要嗎?我知道這類人其實相當多,會熬到票務公司釋出好價格為止。在你瞭解運作模式後,那麼世界大賽到底多少錢一張票呢?這還得看你選擇哪一區,就跟演唱會一樣,搖滾區和看台、包廂都不同,距離舞台越近越貴是鐵律。舉道奇球場第一戰為例,轉售公司 TickPick 公布平均票價約為1,703美元,這是去年世界大賽平均票價的兩倍多。2023年世界大賽由德州遊騎兵隊奪冠,系列賽平均票價為776美元,竟不到本屆二分之一。在今年以前,最昂貴世界大賽紀錄為2016年芝加哥小熊隊 與克里夫蘭守護者隊。平均票價是1,691美元。第一場在洛杉磯市的賽事,最便宜票價一張要975美元,換算台幣要3萬1160元,而在紐約市舉辦的第三戰站票要1,476美元,座位一張為1,790美元。
前言提及,每一場比賽價格有所差異,在道奇球場的第二戰票價下滑,據轉售公司 StubHub資料,最頂端的票價平均1022美元,下層靠球場邊緣的票價平均3802美元,包廂一張票要1萬0938美元。進入第三戰,因洋基隊二連敗處淘汰邊緣,原本高不可攀的主場票價動搖,最便宜一張只要 703 美元,與第一戰四位數起跳相比,已變得親民許多。不過,若想奢華坐在一壘側的好位子,門票一張仍要4萬3743美元,換算台幣接近140萬元,額外服務是擁有休息室、私人停車服務,與一般老百姓買票看球的待遇相比天南地北。
台灣近年經濟蓬勃發展,民眾炒房炒股生財有道,對於花錢這檔事不像早期斤斤計較。一位曾久居洛杉磯的僑民為道奇隊鐵粉,得知打入世界大賽就賣了台積電股票,買了三張1582美元的票、闔家趕周末前飛抵南加州看球,她說:「光是門票就噴掉台幣20萬元,這不包括往返台北、洛杉磯的機票,人生難得瘋狂一次,就是要和家人體驗比賽氛圍,錢再賺就有了!」另有一位鄭先生,原預定要去飛洛杉磯觀賞搖滾演唱會,得知世界大賽開打改變計畫,買了內野上層最便宜的門票,一張要價1227美元,他說難得機會一定不能錯過,尤其第一戰打得非常精彩,所以覺得花台幣4萬元很值得,完全不會心痛。長年撰寫棒球專欄、旅居洛杉磯,有人私下問我能否「弄到」便宜的世界大賽門票。關於這點,我只能說耍特權在美國沒什麼用,想看比賽就是得買票,況且還是以後可跟兒孫分享的大活動,門票價格史上最貴不令人訝異。
另一個台灣因大聯盟登上報紙的事件,是破紀錄439萬2000美元、約新台幣1.4億標下一顆棒球。據知,得標的是台灣企業優式資本 。時間點剛好,所以你上網搜關鍵字 :Ohtani或MLB、Home Run Ball等,就會出現台灣的字樣。根據台媒披露,該公司是操作自有資金而不對外募資,範圍涵蓋台股交易到國外的市場,並大幅擴展各種商品包括 ETF 指數股票型基金、權證、期貨與選擇權,以及可轉換公司債( Convertible Bonds)等。《財訊》雙週刊報導,該公司是全台規模最大的台股套利王,日交易量高達百億、每月交易金額超過2000億,而ETF交易更占全台近1/10,推估每月獲利逾2億元。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