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當打之年返鄉 吳念庭30歲勇敢開拓新路
【撰文・鄧心瑜】
自15歲離開台灣前往日本,吳念庭苦熬多年站上日職夢幻舞台,從二軍一步步往上爬,2021年打出生涯年,內野多功能守位工具人角色,加上總能在得點圈有人時敲出適時一擊,成為西武獅一線主力,不過從隔年開始出賽頻率下滑,讓他不禁反思人生規劃,最後於2023年末提出「退團」,30歲這年決定離開待了人生一半之久的日本,回台參加中職選秀,開拓一條新的野球道路。
去年冬天,吳念庭召開記者會宣布離開效力8年的西武獅,雖眼眶泛紅仍帶著笑容向日本球迷道別,「15年前從台灣來到日本,成為職業選手一直是我的夢想,謝謝西武球團對我的栽培,我打算回台灣打棒球,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支持我。」
談到去年做出如此重大決定,吳念庭說後來看到前NBA選手渡邊雄太決定返回日本打球時所說的一番話,正好與他的心境不謀而合,「他說『比起有一場沒一場在板凳等待機會,不如在球員生涯顛峰的年紀,回國在家人面前揮灑球技。』20多歲時拚自己的夢想,到了30歲要考量實際生活,我也到了要做決定的年紀了。」
國際賽是返台關鍵 思考一年做出抉擇
2023年初在台灣舉行的經典賽,是吳念庭生涯第一次穿上國家隊戰袍,一個多月集訓、4場精實戰役,吳念庭打出打擊率0.333、首戰即敲出全壘打優異表現,獲得國人滿堂彩,那次國家隊經歷對吳念庭來說意義非凡,「打國際賽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為了自己的榮譽心、替自己國家打球,那段回憶對我來說很感動,全部國人高度關注,也感受到我被需要、被重視,好像是你經過這麼多練習、比賽,就是為了那一刻。」
2023年吳念庭先後打了經典賽、亞運兩大國際賽,與吳念庭深思熟慮是否離隊有莫大關係,打完經典賽後開始返台想法,到亞運期間大致底定,「考慮將近一年,經典賽打完後就默默立下目標,一定要搶下先發席次,假如沒有,可能就要做出抉擇,規劃下個舞台。」
吳念庭在2021年因隊友受傷獲得升一軍機會,且因能靈活鎮守內野各守位而獲得大量出賽,該季130場出賽甚至比生涯前5年加總還多,達成單季百安、10轟里程碑,更在得點圈有人時總能不負眾望敲安,獲封「得點圈之鬼」,不過接下來兩年出賽數逐年銳減,2022年94場、2023年僅剩41場,讓吳念庭心中不免焦急,「後面有機會但自己沒有掌握好,讓機會變成別人的,想法就會開始出來,覺得我做到最好了,如果還是沒獲得青睞,那可能要往別的方向走,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經過大半球季時間思考,9月遞補進入亞運中華隊名單,等同西武球團並未將他放入該年剩餘賽事戰力考量中,「到要打亞運時,差不多有80%確定這是最後一年了,回來球隊練球感覺很奇妙,可能因為知道明年就不在了,用更珍惜的態度去面對每一天。」
台灣陌生又熟悉 拿出自信秀球技
15歲以前在台灣長大,高中青澀年紀隻身一人赴日,經歷過成年、是否繼續打球的抉擇、升大學、參加日職選秀獲選,人生成長最多的年華都在日本,「15到30歲是整個青春都在日本,所以對日本的記憶是更深刻和鮮明的。」對在日本生活怡然自得的吳念庭來說,堅定選擇回台獻技,或許對他而言才是「跳脫舒適圈」,「台灣對我來說是我的家鄉,但又沒這麼熟悉,已經習慣過去的模式,打中職一定還有要適應的地方,會盡快找到平衡點。」
在宣布離開西武獅時,收到日本球迷感性私訊,讓吳念庭一度眼眶紅,「有球迷說,支持我8年,即使我離開了還是會持續關注我,聽了滿想哭的,畢竟在日本成長,對這裡感情很深。」不過為了生涯考量,吳念庭仍勇敢做出轉換舞台決定,「只要我還在打球,未來也許在不同比賽再見。」
選擇回台灣發展,除了實際層面以外,台灣棒球發展顯而易見地愈發蓬勃,也是推動吳念庭回台因素,「不管是大巨蛋落成、增加到六隊,都是滿大主因,關注中職的人愈來愈多,尤其打過中華隊後更有直接感受,這幾年海歸球員增加,提升整體關注跟實力,現在自認還很有能力,有自信地說可以拿出相對成績來回饋台灣球迷。」
依循陳冠宇模式,吳念庭在中職季中選秀前空窗期選擇加入業餘隊,靠訓練與盃賽維持備戰狀態,「有先詢問過冠宇,半年時間其實滿難掌握的,找到適合的訓練場地、器材,剛好全越運動也有訓練資源,所以先加入業餘隊,將身體保持最好狀況,一切準備都是為了下半季。」
吳念庭參與春季聯賽,打擊率近4成,且在四強賽有過首打席開轟紀錄,展現穩定攻守表現,上半年對他來說是一段重要準備期,也自許在戰況更加白熱化的下半季,能打出不負眾望成績,「準備了大半年,希望這段期間累積的成果能在賽季上展現出來,會用最有自信的心態來面對。」
全文未完,更多內容「多守位工具人 傳授不藏私」,請參閱最新一期《職業棒球雜誌》(第508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