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凌晨地震是「縱谷斷層」活動 學者:是累積能量非釋放

今天清晨1點41分花蓮外海發生規模6.6地震,全台有感,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李元希說,應與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之間的「縱谷斷層」中段活動有關,是斷層深部活動,與1951年大地震特性相近,但這次沒破裂到淺層,屬累積能量,此斷層活動周期約150年發生1次大地震,仍須留意。
李元希另提一個觀點,台灣位於地震帶,拉長時間軸來觀察歷年大地震,1906年嘉縣梅山地震、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1946年新化地震、1950縱谷地震、1999年車籠埔地震,除東部地區之外,西部的嘉南地區,未來也有機率發生規模較大的地震。
李元希說,凌晨地震應與「縱谷斷層」中段活動有關,此斷層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之間,1951年曾發生數個高達規模7的地震,沿線另曾發生的較大地震,例如2003年的成功地震為縱谷斷層南段活動,2018年的米崙地震為縱谷斷層北段活動所致。
李元希認為,凌晨的地震發生於縱谷斷層的30到40公里,屬深部,但昨天地震並沒有破裂到淺層,淺層能量還沒被釋放,只是斷層持續在深部活動,累積「彈性應變能」,當累積的能量足以克服斷層面上摩擦力,就會發生例如1951年地表斷層活動的地震。
李元希也說,有學者研究過,縱谷斷層活動周期約150年發生1次大地震,昨天的地震,不能認為是能量釋放,是此斷層累積能量的過程之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