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1個蚵棚20萬…環保浮具 沒補助吃不消

台灣西南沿海養殖漁具廢棄物不少是保麗龍材質製成的浮具,經沖刷磨損後產生塑膠微粒,形成海洋垃圾。蚵農表示,替代浮具耐用且無保麗龍汙染,但組成一個蚵棚要價廿多萬元,若全面禁用保麗龍卻沒補助,根本吃不消;也有蚵農說,有些地區養殖牡蠣不需要保麗龍,對環境友善卻無法得到補助,對蚵農並不公平,政府應慎思補助方式。
台南牡蠣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俊安說,過去用過發泡聚丙烯(EPP)替代浮具,但蚵農普遍認為浮力不足、使用不便,聚氯乙烯(PVC)又有戴奧辛疑慮,最近開始試驗高密度聚乙烯(HDPE),材質相對環保,也很耐用,但HDPE組成的蚵棚一個要價廿多萬元,成本相當高。
陳俊安指出,目前農委會漁業署補助蚵農試用HDPE替代浮具,蚵農只要負擔一成費用,但未來若全面禁用保麗龍,蚵農擔心補助不夠全面,難免還是會造成衝擊,最終還是要看政策是否全力鼓勵走向環保,只要政府有意願,蚵農也會配合改善養殖方式。
青年蚵農邱永仁表示,其實牡蠣產業也可很環保,海域較深地區才需要利用保麗龍讓竹子浮在海上,但颱風一來就會摧毀造成汙染,或日曬雨淋導致保麗龍破碎被海洋生物吃下肚,最後還是透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他在潟湖用平掛式養殖,雖然要用塑膠管子,但一用就是廿年以上,相較保麗龍而言,對環境更為友善。
邱永仁說,政府應根據地形推廣友善的養殖方式,而不是保麗龍養殖造成環境汙染以後,才反過來花費資源改善汙染源頭,補助方式應該思考轉型,否則對其他蚵農可能也是不平等待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