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即時短評】沒有和解的促轉 只是打開潘朵拉盒子

立委黃國書線民事件延燒多日,當年許多政治監控傳聞逐漸被「起底」,民進黨內更傳出還有比立委層級更高的人物,一場政治風暴儼然成形。民進黨執政後推動轉型正義,但少了「和解」的心胸,只想追查所謂「真相」,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最後更可能被仇恨反噬。
「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這是推動轉型正義必須還原當年真相的核心論述。促轉會公布大量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檔案,正是希望透過當年檔案的解密與公開,讓當事人或相關人了解真相。
不過,推動轉型正義的目的不只是「真相」,更重要的是發現真相之後的「原諒」。那些口口聲聲「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的人,一旦了解真相之後,能否選擇原諒,才是真正試煉。從黃國書承認曾任情治機關線民之後,民進黨同志的反應就可看出,真正打從心底「原諒」的人幾希。
「真相往往很傷人。」想要爬梳政治檔案、還原事實面貌,當有此心理準備。尤其,當真相是「自己人」的背叛,能夠坦然原諒的人想必不多,也因此,政治檔案如何公開,須有一套嚴謹做法。
以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為例,他是否出身調查局?當年有無監控黨外?每個人都可能因為接觸、記憶的差別,而有不同認知,卻形成「線民與否」的爭辯。就算是白紙黑字的政治檔案,也未必出於自由意志所為,以今溯古,能謂「必得真相」?這也是推動轉型正義必須慎重之處。
在黃國書案引發政治風暴之後,蔡英文總統說「轉型正義真正的用意,並非清算,更非鬥爭,而是讓威權統治機關所犯下的過錯可以被揭露」,作為威權時期執政的國民黨,無從迴避責任;但台灣解嚴已卅多年,少了諒解的促轉只剩「追殺」,「一夜回到解嚴前」真的是我們想要的「轉型正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