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國慶大典不好看了?
自從上周國慶晚會賴總統拋出「祖國論」,引起爭議之後,很多人都等著看雙十國慶大典,他會不會又講些什麼驚人之語。結果除了致詞時才親臨會場,再度錯過唱國歌之外,大體上沒有偏離520就職的主軸。
不過,許久未關注國慶大典的四、五年級生,卻發現慶典內容和過去差別極大,尤其少了許多軍武國防的元素。以前國慶日上午,家家戶戶準時打開電視機,熱情程度不下於收看國際棒球賽。儘管每年都重覆大同小異的國軍分列式,但就是百看不厭。士兵們個個精神抖擻、裝備精良,整齊劃一的步伐,配上現場雄壯的鼓號樂隊伴奏,聲勢之浩大,令人振奮。特別是壓軸的木蘭隊女兵,速度加快兩倍,卻絲毫不見慌亂,甚至更顯自信從容,堪稱最賞心悅目的畫面。
如今參與國慶的軍隊,只剩下樂儀隊、重機及戰鬥機,與其說是展現威武的軍容,不如說已經變成了近乎純粹表演的性質。其餘泰半皆為所謂洋溢青春氣息或表現本土特色的歌舞:啦啦隊、街舞、樂團、特技團、民俗等等。雖然他們很賣力演出,但總覺得少了點氣勢和感動。
撇開政治不談,僅就表演效果來看,總統府前的典禮確實比以前無聊了。早期軍隊或許嫌呆板,但弔詭的是,這恰恰是他們的魅力所在。只要上網回頭看看80年國慶的閱兵影片,凱達格蘭大道站著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盛大軍伍,就夠起雞皮疙瘩了。
關鍵就在演出空間。鼓號樂隊、儀隊與行軍,本來就是為大型戶外廣場量身定做的。它們音量大、穿透力強,而訓練有素的一致動作,又能保證一定的視覺效果。
啦啦隊、街舞也是戶外表演,但若僅靠罐頭音樂伴奏,效果就打了折扣;客家八音、特技團,如果人數擴充到一定程度,未嘗不能與樂儀隊互別苗頭,可惜不是規模太小,就是和其他類別混在一起,難以發揮亮點。
平心而論,民國89年的總統就職典禮,倒是別開生面地出現了不同於樂儀隊的感動。現場交響樂團伴奏,阿妹唱國歌,還有鄒族的多聲部合唱,既讓國人體驗了原住民音樂的豐富,也見識到跨界音樂的創意。
雖然近年來總統府前廣場的表演都很努力展現本土、族群融合、關懷弱勢與年輕族群等主題,但似乎有逐漸樣板化的趨勢,而且往往忽略廣場演出該如何突顯氣勢與創意。像今年520就職典禮,就有太多性質重複又鬆散的演出,看得人呵欠連連。
比起520,今年的雙十國慶至少精簡多了,只是仍缺乏讓人眼睛一亮的創意。除了樂儀隊仍維持足夠的廣場魅力之外,最感動的節目,竟然是國歌領唱的古寧頭參戰英雄出現的畫面!他們是真正親赴前線保家衛國的將士,每個人身上都必然有賺人熱淚的故事。如果採訪他們,製作深入的紀錄片,一定可以引起很大迴響吧?比起糾結於統獨爭議,好好了解中華民國過去113年的歷史,說不定更有意義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