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學測生物多題挨轟「題意不清」 師生要求送分
大考中心1月24日公告學測各科解答,並開放民眾提出疑義至昨晚。學測期間投入及時解題的教師團體指出,如今學測素養化、強調閱讀理解,但今年多個題目題意不清,尤其是自然科中的生物考題,建議送分。
全國教師會指出,今年學測一共5題有疑義,全都集中在自然科的生物考題。舉例來說,自然科第25題結合新冠肺炎時事,考人體施打疫苗後,中和抗體產生的數量。實驗變因超過一個,以致當中B、C兩個選項不易判斷是否正確。第47題也結合疫情時事,考各地新冠病毒和蝙蝠病毒的親緣關係遠近,當中除了C選項,各選項敘述都不夠精確,不足以從中判斷答案。
一名化學奧林匹亞國手也是考生,認為自然科中部分化學試題有疑義。第37到41題為題組,題幹描述「黑碳」是生質或化石燃料經不完全燃燒形成的產物,可經過幾千年到幾百萬年,不易分解,並詢問相關知識。題組中的最後一題可謂「漏洞百出」,推測出題老師自己假定黑碳是碳氫化合物,但從生活真實情境的角度來看,不見得如此。
社會科也有部分試題出現疑義,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解題團隊指出,社會科第17題考歷史,題幹提到某國動力織布技術獨步全球,一名外國技師刻意潛入某國工廠學習,回國後憑記憶建立相同的動力織布工廠。因題幹未說明年代,因此答案可以是A選項「從英國偷學技術,帶回美國」,也可以是B選項「從英國偷學技術,帶回日本」,呼籲大考中心放寬答案。
北門高中數學教師紀志聰分析,有些素養題「刻意冗長」,也讓題意更加不清。舉例來說,數學A第18到20題考掃描棒,題幹寫到「某甲欲用一支長度為一的筆直掃描棒來掃描此環狀區域之X軸上方的某區域R」,讓人以為出題者不會使用標點符號斷句;題幹描述「長度為一的筆直掃描棒」,也讓人反覆閱讀,確認所指物體為筆,還是掃描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