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國綜/難度中偏易 補教估混合題恐讓均、底標洗牌
111年學測第二天,第二節考國語文綜合題。補教界分析,今年考題難易度中間偏易,考生必須兼備基本功、閱讀能力,才能答好題目。混合題則不困難,可從文本找答案,考驗學生問答思辨力。預估今年五標與去年相近,唯獨混合題可能讓中下程度的考生失誤,無法寫到大考中心的預期。
台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匯集多家大型補習班、高中教師共同解題,預估今年國綜五標分別為頂標13、前標12、均標10、後標9、底標7。這項數據與去年學測國綜無太大差異,僅下修均標、底標,決勝關鍵就在混合題。
國文科補教老師陳良吉分析,今年雖然是首屆新課綱學測,古文卻考超過15篇,其中單選第一題考到舊課綱。換句話說,考生不只熟讀課內範圍,古文三十篇也要讀好。
多選題部分,陳良吉表示,過去純記憶、背誦的國學常識,今年則改用情境包裝。若以第29題為例,各選項考出韻文、散文、小說流變,另外也結合跨科知識,好比看到小說,就要知道三國演義是明代小說。
今年首度新增混合題,陳良吉認為「不困難」,甚至從題目檢索就能找到答案。他也以第34題為例,該題著重中分類下標的能力,也就是學生在閱讀理解之後,如何將知識輸出,考得是問答思辨。
至於難題,陳良吉認為是題組,包含第23至25題,考出論語原文與朱熹的解說,考得是閱讀的遷移力;另外題組第20至22題,則是考國定古蹟鄭崇和的墓,另搭配臨終文言文,以及古蹟法條,考驗學生的語意理解,以及對現代社會的反思。
今天考試結束後,也有不少考生直呼文言文比例高。陳良吉也發現,今年文言文確實考很多,文言文占比約四成、白話文六成。另外,整份考卷字數多,考生必須花時間閱讀理解。
時事題部分,包含第8題考到紓困的條件,以及第4題牽涉到台劇《斯卡羅》。若以第4題為例,則是考語言與族群認同的問題,陳良吉分析,該題主讓考生從兩篇文對讀找答案,算是簡單的史料判讀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