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自然/跨科題多、閱讀增 高中師:高分難拿
111年學測首日第二科考自然,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全中教)分析,今年出現生物及物理合科考題,這是創新的起點。另外,整份考卷難易度「中偏難」,合科題目多,時事入題,但讀量增加,鑑別度非常高,學生要得高分非常不容易。
學測自然科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四科合考。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也首度將「探究與實作」納為必修,外界也預期今年自然科考題將相當多元、活用,多名自然科教師考前也推測,四大公投甫落幕,囊括其中的藻礁、核四、萊豬,都與學測自然考試範圍有關,入題機率高。
全中教指出,物理科與過去幾年相比,更強調文字理解與判圖能力,雖然題目難度屬中偏易,但學生不見得容易作答。像第7、8題知識點不難,更考驗圖表判圖能力。
此外,物理科也有不少探究融入考題。全中教舉例,如49至54題為物理、生物混和題組,從飲酒前後使用血流儀量測,應用都卜勒效應可知,血液流速會顯著加快。但整份試卷無時事入題,也無爭議考題。
生物部分,全中教指出,20頁閱讀量增加,鑑別度非常高,學生要得高分非常不容易。其中第42題有關「碳循環」為生物與地科合科的題目,是近期零碳排全球所關注的議題,非常有國際觀。
化學科部分,全中教分析,這份試題具有鑑別度,題型為中偏難,取材包含時事議題甲烷水合物、2021諾貝爾化學獎催化劑,重大議題如水汙染,創新特色試題(第37、38、55、56題)融入探究實作,跨科整合試題第15題(物理/化學)、第37至42題(地科/化學),考生應具備圖表解析與閱讀理解能力應可取得高分。
地球科學部分,全中教認為題目中偏難,學生作答困難度高,但可鑑別出對課程內容精熟的學生。其中各領域(課綱次主題)均有命題,分布大致平均,氣候變遷略多為今年大特色,另一方面,高層次判斷應用偏多。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