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職/網傳李珠珢「來台時間點」這球隊急辦1證件被翻出

桌宴價位曝光!黃仁勳、魏哲家在「這」吃午餐 談話內容揭曉

中元普度 高雄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登錄無形文化資產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左)代表高雄市政府,頒授證書給小港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右)。圖/高史博提供
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左)代表高雄市政府,頒授證書給小港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右)。圖/高史博提供

中元普度是國人重要民俗節日,少數廟宇保有祭祀「大士爺」習俗。高雄小港龍湖廟是全市唯一主祀大士爺的廟宇,歷史逾200年。文化局指出,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已正式登錄高雄市無形文化資產,巡境、放水燈、公筵、豎燈篙等核心科儀十分珍貴,全市無形文化資產共39項。

普渡公(俗稱大士爺)相傳是佛教護法「面燃大士」,也是觀音大士化身,負責管理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也有民間流傳,大士爺是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皈依門下。

小港龍湖廟每年於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大士爺祭典,今年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家族、高雄市糊紙保存者陳志良打造5.2公尺大士爺糊紙金身,核心科儀包含巡境、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豎燈篙、打水(車藏)、入醮、化吉、安座。儀式期間,信眾擺設豐盛公筵供品,在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的兩尊紙糊護法歸位後,奉請大士爺神位回廟內前殿安座,另擇日將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教化人心向善精神。

高市文化局指出,小港龍湖廟創建229年,不僅是高雄唯一,也是台灣少數主祀大士爺的廟宇之一,大士爺祭典今年初登錄成高雄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認定「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為保存者,昨日(17日)頒授登錄證書給董事長李文洲。

李文洲說,龍湖廟是港仔墘庄的信仰中心,感謝今年度4千多戶庄里信眾捐獻丁口錢,龍湖廟會以實際的濟貧扶弱與民俗信仰推廣,展現眾神護佑鄉里的慈愛精神,未來會持續致力文化傳承與扎根。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統計,高雄市目前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共有39項、49個保存者。

眾多地方人士參與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授證儀式。圖/高史博提供
眾多地方人士參與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授證儀式。圖/高史博提供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文化祭典,今年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達人陳志良打造全台最大,高達5.2公尺的大士爺糊紙金身。圖/高史博提供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文化祭典,今年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達人陳志良打造全台最大,高達5.2公尺的大士爺糊紙金身。圖/高史博提供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文化祭典,今年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達人陳志良打造全台最大,高達5.2公尺的大士爺糊紙金身。圖/高史博提供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文化祭典,今年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達人陳志良打造全台最大,高達5.2公尺的大士爺糊紙金身。圖/高史博提供

農曆七月 鬼月

延伸閱讀

高雄新崛江怎麼了?他見冷清景象驚「明明是周六」 當地人:不意外

詐團騙高雄婦225萬 以為還有250萬可拿車手數鈔被逮

影/高雄海洋派對今開幕 水上鋼鐵人飛板秀炫翻眾人

高雄大港閱冰登場 陳其邁化身總司令帶民眾逐攤閱冰

相關新聞

「好兄弟」明年見 基隆老大公廟今關龕門 隔開人鬼兩界

今年鷄籠中元祭今天進行關龕門和交接手爐儀式後畫下句點,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說,感謝所有宗親會合作和努力,帶給民眾深具意義的...

明天鬼門關好兄弟收假…祭祀有「禁語」不能講要注意

明天農曆7月30日深夜11時「鬼門關」,象徵好兄弟將收假,命理師楊登嵙說,一般在鬼門關時,一些公司行號或住家,也會祭祀,...

鬼門關倒數!普渡5大禁忌 專家提醒:別求財、亂踩恐惹禍上身

農曆7月30日即將迎來鬼門關,普渡活動通常會在當天舉辦最後一次,民俗專家柯柏成就提醒,當天拜拜仍有幾項禁忌要注意,避免對「好兄弟」不敬。

中元普渡祭品別久放 醫叮嚀:半小時就可能孳生細菌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家家戶戶、公司行號陸續普渡拜拜,可看到公廟、社區舉辦聯合普渡法會,除了零食、泡麵、飲料,不少人還會準...

鬼門關夜巡安坑傳統聚落 導覽活動一窺軍管區神秘面紗

昨為農曆七月最後一天鬼門關,地方文史團體安坑文化工作室舉辦夜巡活動,工作室執行長吳柏瑋表示,看似鬼故事或靈異活動,實則希...

影/「進喔、發喔」愈遠愈旺 基隆放水燈伴煙火照夜空

傳承170年的「鷄籠中元祭」,昨晚深夜11點半到今天凌晨,在基隆八斗子望海巷進行重頭戲「放水燈」,「進喔、發喔!」的聲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