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重演!明霸克露橋遭沖毀揭開南橫公路坎坷重建史

2009年八八風災導致南橫公路柔腸寸斷,高雄與台東交通中斷至今達12年之久。道路重建過程中,台20線「明霸克露橋」具有指標意義,它不僅取代曾被洪水沖毀的削山便道,更是南橫三部落的唯一通道,居民哀嘆,未來又要重返行走溪底便道與「山羊路」的克難日子,「沒想到只擁有它3、4年歲月」,南橫公路全線通車日恐怕更遙遙無期。
明霸克露橋位處布唐布那斯溪、荖濃溪、玉穗溪交會口,布農族語中意指「希望之橋」,全長695公尺,造價10億元,2017年4月通車。很多人不記得,這座橋之前還有一座造價2億元的「削山便道」,同樣被凶猛的荖濃溪洪水所吞噬。
布唐布那斯溪狂瀉而下的土石會直接攻擊對岸,極易形成堰塞湖。已故導演齊柏林在八八風災後曾替南橫災區空拍系列照片,他用空拍照記錄布唐布那斯溪的劇烈變化,大自然力量令人敬畏。
2009年八八風災後,台20線南橫公路交通時斷時通,明霸克露橋興建完成之前,不是走溪底便道就是山徑小路,危險山徑蜿蜒崎嶇,人車通行橋面只需要數分鐘時間,繞山路至少需要半小時,更因路幅狹小會車困難,宛如山羊走的山壁道路,獲得「山羊路」之稱,曾有族人冒險運作農作物下山,不幸在山徑翻車喪命。
勤和部落居民回憶,便道要從玉穗溪便道上去,再從復興村下來銜接南橫公路,可是每逢下雨便道沖毀,要等待溪水消退才能施工,每次溪底便道沖毀都要等上一星期以上才能修復,每年汛期時節也是梅、李、芒果產季,族人都急著路通運送農產品下山換新台幣,「現在橋沒了,又要從頭再玩」。
鍾姓市民哀悼說,當年接送醫生進出拉芙蘭,從溪底到立橋墩、上樑,看著橋梁從無到有,沒想到只擁有三、四年,沒有它的日子走了好多次山羊路,希望只是「橋面」跟我們說再見而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