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開箱/Sony高級版無線控制器「DualSense Edge」動手玩 止滑感佳、重量變重了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Sony確定將於今年1月26日正式開放銷售的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筆者在稍早時候於簡短時間內進行體驗,並且透過《決勝時刻:現代戰爭II 2022》、《戰神:諸神黃昏》,以及《跑車浪漫旅7》等不同類型遊戲進行操作體驗,藉此了解Sony在此款全新無線控制器的設計細節。

如同先前Sony說明,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基本上呼應諸多重度玩家需求,亦即在與DualSense無線控制器相同體型之下,加入更多符合遊玩的設計,因此也讓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維持相同符合人體工學持握感受,雖然重量重了一些,卻可讓更多操作體驗變得更細膩、更多元,藉此對應不同遊戲使用需求。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最大差別,在於採用黑色方向鍵、黑色按鍵,以及黑色觸控板設計,同時黑色觸控板上更能清楚看見PlayStation經典「◻︎」、「▵」、「✕」與「○」符號。

另外,頂部扳機按鍵加入3段式可調行程,背面則加入可額外安裝撥式按鍵設計,類比搖桿則是改為可拆卸模組,搖桿本身更可拆換對應不同形式、長度版本,底部則是加入左右兩組可快速呼叫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設定的Fn按鍵。

▲採用黑色方向鍵、黑色按鍵,以及黑色觸控板設計,同時黑色觸控板上更能清楚看見PlayStation經典「◻︎」、「▵」、「✕」與「○」符號
▲採用黑色方向鍵、黑色按鍵,以及黑色觸控板設計,同時黑色觸控板上更能清楚看見PlayStation經典「◻︎」、「▵」、「✕」與「○」符號

▲整體設計與DualSense無線控制器相似,但重量略增加
▲整體設計與DualSense無線控制器相似,但重量略增加

▲頂部扳機按鍵加入3段式可調行程
▲頂部扳機按鍵加入3段式可調行程

▲底部加入左右兩組可快速呼叫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設定的Fn按鍵
▲底部加入左右兩組可快速呼叫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設定的Fn按鍵

▲類比搖桿改為可拆卸模組
▲類比搖桿改為可拆卸模組

▲模組化設計的類比搖桿
▲模組化設計的類比搖桿

▲提供可拆換配件
▲提供可拆換配件

▲類比搖桿提供兩種高度、兩種形式的設計,直接拔起即可進行拆換
▲類比搖桿提供兩種高度、兩種形式的設計,直接拔起即可進行拆換

▲背面可拆換撥式按鍵配件則是透過磁吸方式固定,可對應不同使用習慣
▲背面可拆換撥式按鍵配件則是透過磁吸方式固定,可對應不同使用習慣

▲可針對不同使用需求安裝不同形式撥式按鍵
▲可針對不同使用需求安裝不同形式撥式按鍵

而在人體工學設計部分,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在握把部分加入具備導溝功能的分線設計,藉此讓容易有手汗的使用者,搭配內側止滑材質增加整體持握穩定性。

▲在握把部分加入具備導溝功能的分線設計,藉此讓容易有手汗的使用者,搭配內側止滑材質增加整體持握穩定性
▲在握把部分加入具備導溝功能的分線設計,藉此讓容易有手汗的使用者,搭配內側止滑材質增加整體持握穩定性

另一方面,除了對應無線連接使用模式,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更針對有線使用方式,額外提供強化連接強度的配件,避免連接線在遊玩過程意外脫落。

▲強化連接強度的配件
▲強化連接強度的配件

▲避免連接線在遊玩過程意外脫落
▲避免連接線在遊玩過程意外脫落

至於在按鍵自訂功能部分,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可在機身上紀錄最多3組設定值 (PlayStation 5主機則可額外存放30組),並且可配合控制器底部的Fn鍵快速啟動設定介面,並且直覺切換不同設定值,無須額外退出遊戲進行設定。同時,在快速啟動設定介面中,若使用者同時將耳機與控制器連接,一樣能快速調整音量與麥克風收音效果。

▲玩家可自行定義不同按鍵對應功能,但目前仍無法設定複數的組合按鍵
▲玩家可自行定義不同按鍵對應功能,但目前仍無法設定複數的組合按鍵

▲配合Fn鍵與不同按鍵組合快速切換個別的設定值
▲配合Fn鍵與不同按鍵組合快速切換個別的設定值

自訂功能部分,則包含可自行設定按鍵功能配置、類比搖桿盲區調整、震動強度調整,以及扳機震動強度調整等,而Sony方面也提供多組預設設定值,讓使用者能直接套用在不同遊戲使用。搭配類比搖桿配件更換、扳機按鍵行程調整,以及配合使用底部可額外安裝撥式按鍵,藉此讓使用者能以更豐富的操作體驗挑戰遊戲。

▲調整類比搖桿靈敏度與盲區
▲調整類比搖桿靈敏度與盲區

▲透過內建設定值快速切換不同遊戲操作設定
▲透過內建設定值快速切換不同遊戲操作設定

▲可調整扳機按鍵觸發位置
▲可調整扳機按鍵觸發位置

收納盒設計部分,除了可收納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本體、以編織材質包覆的連接線,更可收納可供拆換的類比搖桿配件、兩種可額外安裝撥式按鍵,以及連接線固定配件,同時收納盒頂部更可透過開孔設計,在收納狀態下透過有線方式幫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充電。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收納盒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收納盒

▲背後開孔設計,方便玩家在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收納時,維持以有線方式繼續幫控制器充電
▲背後開孔設計,方便玩家在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收納時,維持以有線方式繼續幫控制器充電

▲將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放入收納盒的狀態
▲將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放入收納盒的狀態

簡短體驗心得

如果習慣使用DualSense無線控制器的話,使用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但重量確實明顯會增加一些,對於女性玩家或許會成為一點負擔,但新設計的止滑手感確實不錯,同時也不會過於突兀。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按鍵設定可以依照個人習慣調整,同時也能配合底部可拆換撥式按鍵增加操作按鍵配置彈性,但可惜仍無法加入組合按鍵設定,可能僅能在配合Windows PC裝置使用時,透過第三方軟體進行設定。而可透過底部Fn鍵快速呼叫設定介面,藉此快速切換不同按鍵設定值,或是調整耳機音量,在遊玩過程相當方便。

至於底部撥式按鍵是否方便,其實會看個人操作習慣,但是可以增加更多操作彈性會是其優勢。而扳機按鍵增加3段行程可調、類比搖桿可拆換不同形式、長度版本,對於習慣使用控制器遊玩格鬥類遊戲、賽車類遊戲的玩家而言,在招式指令輸入,或是過彎轉向操作體驗都會有相當明顯改善,甚至在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也能透過縮短扳機按鍵觸發行程,藉此提升開槍射擊速度。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另外,Sony將類比搖桿改為可更換模組設計,最大好處是可將容易損壞的類比搖桿快速更換,未來或許也會針對不同玩家需求提供加入不同阻尼感,或是類比搖桿可對應更大推動角度的設計,甚至連裝飾面板都有可能推出不同更換配件版本,但主要還是看Sony日後是否有意往此方向發展。

▲將類比搖桿改為可更換模組設計,最大好處是容易更換維修,Sony未來或許會提供不同規格版本,對應不同遊玩使用需求
▲將類比搖桿改為可更換模組設計,最大好處是容易更換維修,Sony未來或許會提供不同規格版本,對應不同遊玩使用需求

除了Sony自行打造的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目前市場也有包含Razer在內第三方業者打造的控制器產品,除了加入按鍵可自定義設計,更針對左右類比搖桿加入可拆換設計,而背面同樣配置自定義按鍵,而左右扳機按鍵則是各增加一組自定義按鍵,讓玩家能針對需求設定對應按鍵功能,同時也提供更多選擇。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預計在1月26日正式開放銷售,建議售價為199美元,台灣市場售價為新台幣6480元。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跟DualSense無線控制器比較

▲左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兩者在外觀幾乎僅差別在按鍵與觸控板配色不同
▲左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兩者在外觀幾乎僅差別在按鍵與觸控板配色不同

▲左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
▲左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

▲左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左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

▲左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
▲左為DualSense Edge無線控制器,右為DualSense無線控制器

《原文刊登於合作媒體mashdigi,聯合新聞網獲授權轉載。》

開箱 Sony PS5

延伸閱讀

把握OHCA黃金救援 新北消防增派高階救護人車

宇多田光演唱會免費線上看 Sony獨家運用360 Reality Audio技術現場直播

索尼推未來車款「Afeela」能暢玩PS5遊戲 但車身疑似常駐自家娛樂廣告

華碩公布Raikiri Pro控制手把 定端也搭載可顯示狀態、客製化圖像的「ROG Vision」螢幕

相關新聞

開箱影片/Xiaomi 13、Xiaomi 13 Pro實測拍照濃濃徠卡味 他讚這款值得入手

小米的Xiaomi 13系列新品登台囉,依據不同等級分為Xiaomi 13 Lite、Xiaomi 13、Xiaomi 13 Pro,Xiaomi 13和Xiaomi 13 Pro配置Snapdragon 8 Gen 2 晶片外,並與徠卡合作,搭載5000萬畫素3鏡頭。YouTube頻道「束褲3C團」的阿貴以拍角角度開箱實測,表示Xiaomi 13和Xiaomi 13 Pro除了尺寸上的不同,Xiaomi 13 Pro更有一吋感光元件,相當具有誠意。

開箱影片/三星Galaxy S23 Ultra「主鏡頭超有料」 3重點實測驚:這才是8K錄影

三星(Samsung)今公布台灣版Galaxy S23系列價格,更讓星粉期待。YouTube頻道「邦尼幫你」搶先開箱旗艦款「Galaxy S23 Ultra」,表示今年S23 Ultra依舊延續Note系列,但外型「更為方正」,「要叫它Note 23 Ultra我也是不反對」,邊緣握感佳,並調整曲面邊緣設計,更適合S pen書寫。另外螢幕採用康寧大猩猩 Victus 2玻璃,標榜可在1公尺高的混凝土等尖銳地面撞擊不會碎裂。

圖文開箱/三星Galaxy S23系列差在哪裡?外觀、規格比一比

三星揭曉今年度的旗艦手機Galaxy S23系列,其中以更一致的設計元素呈現此次外觀,不僅將過往具識別性的主相機模組平整化,更讓所有款式機種採用相同配色設計,僅在機身尺寸、功能對應不同產品定位,藉此吸引不一樣的用戶族群。筆者此次也同樣做了主要規格比較表,藉此一窺三款手機主要規格上的差異,並且比較三款手機實際外觀不同之處。

開箱影片/Xiaomi筋膜按摩槍低噪音高CP!看「壓力指標」讓肌肉輕鬆放個假

不論是長期久坐或是因運動習慣造成的肌肉緊繃,都需要好好的放鬆一下,每次都找真人按摩似乎「太花錢」了。YouTube頻道「束褲3C團」日前開箱小米Xiaomi筋膜按摩槍。貼心的三段變速模式搭配三種不同的替換頭讓不同族群的人享受最佳的紓解效果。此外,更是有低噪音無聲馬達降噪技術,最低居然只有45分貝!

圖文開箱/大尺寸+大電量!realme 10T 5G 街拍模式拍照更有質感

近期在台推出realme 10 Pro與realme 10 Pro+兩款手機之後,realme 3月27日也宣布在台推出主打大尺寸螢幕、大電池容量,以及同樣標榜街拍使用體驗的realme 10T 5G。

圖文開箱/國際版realme GT3配5000萬畫素鏡頭,240W快充80秒可充電20%電量

在MWC 2023公布搭載240W SUPERVOOC飆速秒充技術的realme GT3,3月1日由realme在台展示實機。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