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馮淬帆飆罵王晶「害慘很多人」 定居超過30年高喊:記得我是台灣人

報答父母在加工區日夜輪班辛勞 他棄醫學系攻讀台大藥學

口服抗病毒藥可供685萬人 台灣使用率比美日韓高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台灣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採購量預估可供685萬名確診者,確診者藥物使用率3.97%並不低,甚至高於韓國、日本及美國的1.33%至3.27%。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台灣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採購量預估可供685萬名確診者,確診者藥物使用率3.97%並不低,甚至高於韓國、日本及美國的1.33%至3.27%。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台灣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物採購量預估可供685萬名確診者,確診者藥物使用率3.97%並不低,甚至高於韓國、日本及美國的1.33%至3.27%。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持續,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4143人份COVID-19口服藥,其中輝瑞「倍拉維」共3561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582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7.8萬人份,包括6.3萬人份倍拉維及1.5萬人份莫納皮拉韋。

針對外界質疑確診者投藥率不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中表示,台灣口服抗病毒藥物總採購量為102.7萬份,可供685萬名確診者(以使用率最高15%預估)需使用量計算,以今年1月29日至5月27日確診個案數187.4萬人,共投藥7萬4408人份,確診個案藥物使用率為3.97%。

陳時中說,美國的確診個案藥物使用率為3.27%、日本2.78%、香港1.99%、韓國1.33%、英國0.14%,都比台灣的確診個案口服藥使用率低,台灣配藥點有醫院、基層診所、藥局等,備藥充足、給藥地點廣泛,使用方便,希望把疫情控制得更好。

國內給藥效率好,但基層診所認為藥物單價太高,不能有疑慮就開,因此開藥效率較慢,陳時中說,抗病毒藥物無須向民眾收費,所以沒有考慮價格問題,醫師僅須根據適應症,盡量快開立藥物。民眾拿到藥物後,一定要吃,不要自行停藥,遵從醫囑。

長照機構是染疫重症高風險場所,口服藥物開立速度是關鍵。據統計,截至昨天共有1018家長照機構傳出疫情,其中1萬724名住民確診、工作人員則有4020人染疫。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今天新增死亡個案145人,其中45人來自住宿型機構,近期80歲以上長者病逝個案,絕大多數是機構住民。

陳時中強調,現階段長照機構列為降低重症、死亡重點對象,投藥策略採取速戰速決,近日會儘速撥發快篩試劑,長照工作人員及住民皆先發放3劑,只要機構住民快篩陽性後,經醫事人員確認與慢性病用藥無交互作用,就會立刻投藥。重申抗病毒藥物不能預防染疫,不可取代疫苗。

今天共有3007家機構可販售快篩實名制,共可販售122萬1497人份,截至中午12時有28家完售,賣出4萬5938份;快篩實名制實施以來,累計賣出937萬人份、相當於超過4686萬劑快篩試劑。

新冠肺炎 陳時中

延伸閱讀

今確診數略降疫情反轉? 陳時中:正在高原期

疫情雙北緩降其他地區上升 陳時中:診所通報達6成

「藥物充足」 陳時中:增500萬人染疫都夠用

相關新聞

0至9歲兒童持續出現重症個案 羅一鈞:兒童應速打疫苗

國內新冠疫情穩定,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本土確診患者為2萬3813人。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年1月1日至7月2...

專家籲口罩分室內外即可 王必勝:很好的方向 再觀察

指揮中心日前雖鬆綁口罩防疫政策,室外仍須戴口罩,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散步也算運動不必戴口罩,規範模稜兩可民眾無所適...

因出國需求可打第4劑 7月22日開放18歲以上民眾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目前國內疫情趨緩,邊境政策逐漸開放,惟考量國際疫情仍持續嚴峻,經書面諮詢ACIP意見後,自...

明起50歲以上可打第4劑 201萬人符合資格

本土疫情昨天新增二萬六九四三例本土個案、一○二例中重症案例、五十七人死亡,另有二五三例境外移入個案;為降低Omicron...

林智堅逐桌敬酒挨罰…何時鬆綁?王必勝:檢討風險開放

前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凌濤昨在臉書貼出一張桃園市長鄭文燦、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逐桌敬酒的照片,指控他們違反禁止逐桌禁酒規定。桃市...

騎機車、戶外工作免戴 口罩令、邊境再鬆綁

本土疫情趨緩,防疫措施及邊境管制逐步鬆綁,新任指揮官王必勝昨天宣布,即日起放寬口罩禁令,騎機車、腳踏車、戶外空曠處工作,...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