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議成大籲「染疫不用通報、除要領保險」 林志勝:遭斷章取義

成功大學日前在臉書粉專邀請到成大醫學院副院長林志勝醫師,以「COVID-19就是流感啦!」為題發文,內容有「染疫不需要通報,除非你要領保險金」,掀起熱烈討論後,成大先將原始影片下架,成大副校長李俊璋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林志勝副院長在影片中從沒有說快篩陽性不用通報領保險才要通報,是被斷章取義,整理過的影片已重新上架。
李俊璋說,林志勝的意思是說基本上有一些是沒有症狀的不要急者要去醫院確診自己有沒有確診,因成大出版「知識微光」希望大家要具備基本知識,COVID-19發展到現在就是流感化,要戒慎但不要恐懼,社會上很多人不了解還是很害怕確診,「但沒有一個人會害怕會不會得到流感化」,新冠最終就是流感化,政府在做的保持醫療量能,醫治中重症不要有死亡的風險。
針對網友炸鍋的這句話「染疫不需要通報,除非你要領保險金」,李俊璋說,林副院長在原本的影片完全沒講這個內容,是斷章取義的結果,但因成大粉專原始截圖就有這段文字,李俊璋重申是未審查過的內容,經拿掉有爭議和法令牴觸的內容後,影片已重新上架,重要是以知識微光希望改變大家的心情。
林志勝在影片中有無說得了就是免疫不會再確診,李俊璋說他很詳細把影片看過,林副院長不是說即使再次感染確診後不會再感染,RNArna的病毒會一再變異,流感有各種形式,這支病毒也是一樣有各式各樣的變異,但現在民眾會有好的免疫力,打疫苗只是打進這病毒S抗體的這個抗原,產生對S蛋白的這種免疫力而已,可是如果感染1次,那就會有很多這病毒上所有的蛋白質,你都對它產生抗體,才會說感染後的免疫力會比只有打疫苗好。
李俊璋強調,因為原來的影片是還沒有經過審查程序 ,在成大群組裡的老師誤以為審查完就傳出去,影片內容第一個一定要符合法律,通報是第五級傳染病法定的義務,林副院長不可能犯這種錯,目前有爭議和法令不符的部分已修正重新上傳到成大官方網站,影片是希望讓台灣民眾有基本知識後戒慎的保護自己,確診了也不要害怕,醫療量能就是要醫治中重症。
林志勝的聲明:
我從來沒有說過「要領保險才通報」,確診者要通報是法定義務,我說的含義是沒有症狀、沒有保險、沒有被框列的人,不要急著大家都去看自己有沒有「確診」。
林志勝在影片先強調他是神經科不是感染科的醫生,在防疫的前半段,成功大學出了一本書「知識為光」。未來人類的歷史,也必定有一個章節,敘述這一場疫病。
2019年底,在全世界都還沒有警覺的時候,疾病管制署嗅到了危險的訊息,全國從政府到個人,在2020年初提早啟動了整個防疫的應變,讓台灣守了下來。當時,人類對這一隻病毒不了解,台灣的政府啟動了許多的措施,全國各機關、企業或學校一起配合,我們把這一隻病毒一起防堵了下來,所憑藉的就是「知識」。如果歐洲國家也都提早嗅到這個訊息,這兩年多的世界可能不是這個光景。
現在正憑藉著這段時間所累加的知識,要讓國內走過防疫的最後一哩路。但是,社會充滿了恐慌與不安,因為大家習慣於過去兩年來國內的情況,大部分的人可能處在被感染的恐慌之中,所有的輕症或無症狀的感染者擠往醫學中心的急診室,影響了急診原應有的功能,這樣可能導致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大學是整個社會「知識」的起源處,但是,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不易跨越,因此在大學之中也彌漫著恐慌,對於是否實體上課或遠距上課的爭議;對於宿舍誰該被隔離的爭議;對於誰該接受快篩、誰該接受PCR的爭議,大學裡面的不安,似乎不比整個社會輕鬆。
成功大學基於責任要先讓校內的師生們心理安定下來,讓全校師生了解,我們已經準備好走這最後一哩路。因此以科普的眼光錄製了給全校師生的影片,以醫療體系對這個疾病的瞭解,讓大學校園校內的師生清楚現在的情勢,以及現在作為的「知識」背景。這就是以「知識為光」的「戒慎而不恐懼」。
▪【疫情專題】7月1日新增本土35,699例、境外移入101例 確診死亡121例
▪【整理包】「長新冠」9種症狀、怎麼吃能預防?6大QA一次懂
▪【圖表】滾動調整每周都有變化!最新防疫規定整理看這裡(持續更新)
▪【整理包】苦惱兒童是否打疫苗 看國外狀況、副作用、不建議接種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