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結構美 相伴的自在天地

【⽂.室內雜誌編輯部】
「空間的靈魂,生活的寄託」,是方信原設計師在本案中秉持的精神。業主為一對夫妻與兩隻貓咪,人口與居住需求十分單純,而基地則為屋齡約25年左右的老屋,早期建物的室內格局為順應銷售因素,原有格局較為窄化,且樓層高度和現今建築樓高相較之下,較顯低矮,亦有採光不足之缺點。
瑋奕設計針對生活格局、動線等層面著手進行調整,並在設計上透過結構、立面、材質的運用,改善居住者所面臨的問題。
動線串起生活軌跡
原始格局受到窄化及結構的限制影響,予人的體感較為狹隘,且在有限的面積裡,有著多達四間臥室,與一間墊高約40公分的和室,並不符合業主僅需一間主臥及多功能備用空間的需求。
由於基地位於2樓,靠窗區塊過往被設定作為露台使用,此處成為既定的加建,無法隨意拆除;再者,考量到最低矮的樑柱僅約220公分,原始天花板亦僅280公分左右,如何令整體環境看起來寬敞、不壓迫,是業主提出的要求。
由於既存且不能拆除的承載牆和反樑,替室內帶來諸多限制,有鑑於此,方信原重塑了平面架構,藉由格局的調整,使得場域得到合理分配,且符合使用機能,而L型動線的運用,也促使公領域坪效達到最大化。
低矮樑位的缺點,則利用「斜式型態」的天花板結構解決,整合了餐廳、客廳、休憩區等區域,放大連續面的視覺效果,避免天花板因為樑柱高低不齊而受到切割。
承載牆及反樑透過「平台規劃」的手法,延伸了片狀語彙,使空間立面形成立體的鏈結,亦完善特殊機能(貓跳台)的布局,滿足兩隻貓咪成員的需求。
本案主要探討家人之間的陪伴,以及與居所的互動關係。方信原應用了義大利建築師卡羅.史卡帕(Carlo Scarpa)的建築理念,爬梳有機裝飾、節點構成、分離與細部、分離與連結、片狀性與整體感、量體與轉角等相關論述,並在咀嚼內化後,透過嚴謹又細膩的設計手法,呈現立面的多元樣貌。
圖片提供」瑋奕設計
閱讀全⽂請點連結,到interior官網探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