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情吃緊 農業用水改採這幾招緩缺水衝擊

經濟部長王美花宣布苗栗、台中以及彰化北部供水區,從4月6日起改採分區供水,每周供五停二,預計有106萬戶受影響;農委會今天也盤點農業用水樣態,規畫短中長期的農業用水輔助,希望農民改採輪灌、滴灌等方式,並且嚴防病蟲害防治,維護乾旱可能帶來的產量減少;至於水果是否因此價格上揚,農委會表示,現階段看起來,若用了各項節水措施,水果產量並未減少仍觀察中,目前沒有影響。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台灣可供糧食生產面積68.6萬公頃,扣除養殖畜牧區,有水路灌溉系統約有31萬公頃,不在供灌區有31.8萬公頃,少數作物農民有備有地下水井、儲水設施乾旱不下雨時可用;現階段7萬4000公頃一期稻作已經宣布停灌,另外有23.6萬公頃作物,是用河川取水灌溉系統,農委會推估,北北基、宜蘭、屏東、花蓮,水情可以審慎樂觀,農業水情比較吃緊地區,包括桃園、彰化、雲林、南投、高雄、台東等地。
陳駿季表示,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生長期間,所需要的水量也不同;因此,針對水情吃緊地區,農委會輔導以輪灌、啟動地下水井、抽取回歸水方式因應;另外比較特別的是,桃園桃三灌區雖然在水庫灌區內,但農委會爭取一期稻作不停灌,主要是因為去年二期稻作當地已經停灌,因此採用錯開整田、抽取埤塘回歸水利用,避開集中用水高峰;水保局也完成農塘、防砂設施,必要時也規畫預留取水口,擴大水源運用範圍。
農委會盤點出今年上半年乾旱敏感作物評估,包括高敏感度作物11項、中敏感度作物12項、低敏感作物14項;高敏感作物包括梨、高接梨、柿子、葡萄等等,主要為落葉性果樹,正值作物開發、著果期,容易受水分影響果實生長發育等品項,可在需水量高時,採噴灌節水模式,也可減少果園除草次數,避免土壤水分散失。
乾旱也會增加農作物病蟲害增加,以芒果為例,近期正值芒果開花期,芒果薊馬類害蟲因為度提升降雨量少,數量持續攀升,陳駿季說,農民栽培模式與管理要改變,面對芒果薊馬,農民用既有慣行的習慣去噴藥無法防治,薊馬的密度直線升高,用原本的防治方式是壓不下來的,他說,就天然災害角度來說,農民有作為,但因為天然災害改變植物生長造成損失,是否列為災損,會由專案小組認定。
農委會呼籲,因乾旱造成作物病蟲害影響,例如薊馬、粉蝨、介殼蟲、荔枝椿象、夜蛾等害蟲數量持續攀升,農民應加強田間衛生管理(如修剪枝條使通風良好、拔除病株等),增加果園通風並加強安全用藥,依防檢局推薦藥劑適時防治,以降低害蟲密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