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護隔了9天才發病 專家:與接觸病毒量有關

案869在接觸過染疫醫師隔了9天才發病,外界憂與此次群聚D614G變異病毒株很快發病特性不符,是否屬同一種病毒株,專家都認為,9天才發病還在D614G株特性中,潛伏期長短與當下接觸病毒量也有關係,需要病毒基因定序才能證明,但其與確診者有接觸史,初步仍認為是相關個案。
案869(越南籍看護),經進一步調查,個案於雇主住院期間,均在醫院照顧雇主,1月7日案838曾至病房為其雇主治療。個案於1月13日雇主出院後,持續於雇主家中照顧雇主,未外出且無其他人來訪。
個案1月16日起陸續出現痠痛、全身倦怠及咳嗽症狀,18日由雇主家人帶至醫院採檢,於昨日確診。已匡列個案接觸者共8人,包括雇主、雇主同住及非同住家人,其中5人已安排居家隔離,將進一步安排採檢。
林口長庚醫院病毒室主任施信如表示,D614G是去年4月開始就出現的主流株,短短兩個月,在去年6月全世界幾乎百分百新冠確診者都是感染這隻病毒株,D614G與人類受體相容性較最初的武漢株好,所以縮短潛伏期,傳播速度約為五至十倍,但毒性沒有比強。
台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科暨研究所特聘教授葉秀慧也表示,有D614G變異的這株新冠病毒去年2月就出現,3、4月開始快速增加,已是世界各國的主流株,各國上傳到GISAID基因庫的序列幾乎大部分都是這一株,並不是某些國家特有的。
經過後續動物實驗等相關研究,證實這個突變位點確實會提高感染力,這應是他成為主流株的優勢所在。病毒一直在突變,發現新的突變,都需要一段時間進行研究,才能夠確認突變帶來的影響。
現在主流病毒株D614G自去年年中逐漸取代武漢病毒株,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前疾管局長張峰義表示,目前已知現在主流病毒株傳播力強,傳播較多人,代表病毒本就容易感染人,且跟人類宿主細胞的結合能力強,擁有好的傳播能力。
張峰義表示,雖傳播模式跟之前一樣會透過飛沫,但在少數情況下會空氣傳播,例如抽痰等深喉嚨的醫療措施,再者,也會透過接觸感染,目前研究已發現該病毒在不同材質的表面存活力都蠻高,
張峰義提醒,若桌子表面、電腦鍵盤等處有病毒,間接接觸到物體表面恐會染疫。該病毒染疫後恐無症狀,所以平時即使有做好適當防護措施,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若進入染役者的環境,也有染役風險,避碰觸眼、口、鼻,強調「勤洗手」重要,要打斷病毒的傳播鍊。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