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英文/單字難如指考、非選藏陷阱 補教師5標大公開

110學年大學學測今天登場,第一節考英文,英文科補教師認為,今年考題比去年難,學生閱讀測驗、單字有太多「一字多義」,不過文法是考基本題,對用功認真的學生是好的,但考生要打破單字Level的疆界,必須提早準備。補教師也預估,今年5標僅頂標及底標與去年相同,分別為14級、4級;前標、均標、後標皆略較去年降1級分,分別為11級、8級、5級。
學測英文科選擇題分為辭彙題、綜合測驗(克漏字)、文意選填、閱讀測驗等。詞彙題部分,得勝者文教英文科教師律振揚(Gary)表示,今年一個Level 1的單字都沒有,但Level 5、6的單字比例卻暴增到8.2%,等於每五個單字就會遇到一個等級4以上的單字,整體像極了指考,未來考生一定要更「超前佈署」。
克漏字部分,得勝者文教英文科教師林揚表示,第25題是口語英文,對「學術派」考生不利,很多考生會誤以為be動詞出現就不是假設語氣,而不敢選擇「D」would havr been,對喜歡聽英文歌的考生較吃香,讀完前後文,大抵上不會寫錯。
得勝者文教英文科教師李泠頡(Fran)也提到,第29題用問冰河消逝會產生什麼影響,考生可能會先想到是對環境影響而選「D」,但若考生更謹慎,把整篇文章都讀懂,會發現後段有提到這個冰河對在地居民有神聖象徵,因此正解是「A」cultural(文化性的)。
此外,第28題考完成式分詞構句,也是考生容易被誤導的題目。李泠頡說,考生不只是基礎要好,還要能活用、掌握,學生若文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會是很大的考驗。
閱讀測驗方面,林揚提到,很多題目會誤導學生,若單看題目選項可能會選A,但若看下一句,正解其實是另一個答案。他說,一定要把整篇看完,若考生只抓關鍵字,「會有不好的局面」。
李泠頡說,從104年學測英文科開始,考生就需應用不同層次的邏輯來答題,這對頂尖考生差異不大,但對於前標、均標生差異,鑑別度將提升。考生若還是像過去純背文法、單字,遇到新學測考題會變弱勢。
英文非選擇題又分為中譯英及英文作文。中譯英部分,得勝者文教英文科教師高漢梃(Ben)表示,今年扣分點不少。第一題新聞報導是複數概念,很多同學會忘記加,後段題到「每年全球…」,則要用到現在簡單式,「道路事故」若寫成交通事故,可能會被扣分。
第二題的「交通法規」,法律單詞也要加「S」,「執行」前面有「嚴格地」也要記得放副詞;「用路人」部分,考生可能會寫成行人,或是經過的人,但這邊應該要用行人跟駕駛涵括所有用路人。
作文方面,李泠頡提醒,考生要慢慢跟四格漫畫要說再見,這次僅考一張圖片,可以富含故事性,也可以充滿議論感。但要避免陳腔濫調,若還是寫了陳腔濫調,也要寫得趣味,偶爾加對白或是動作,也可以埋伏筆,才不會侷限在死板的圖片。
李泠頡建議,第一段可寫遊客視角,第二段則寫主人視角,也要避免陳腔濫調,若是陳腔濫調,也要寫得趣味一點,偶爾加對白或是動作,也可以埋伏筆,才不會侷限在指有死板的圖片。
林揚則表示,若考生想拿高分,不能單純描述圖片事實,「往前是動機,往後是發展跟效應」,站在遊客角度心想拍照就好,主人則認為花被踩心情糟,若要再往下挖,即便知道主人不希望花園被踩,就要去論述那我為何還要採?要包容或指責?
整體來看,律振揚認為今年考題更加素養化,生活情境題大幅增加,整份考題有5篇內文來自新聞,取材來自BBC News、ABC News等多個國際新聞網,為了把範圍考廣,更收錄科普、環保、歷史人文等考題,題目更加貼近生活;林揚表示,今年考題「偷考」108課綱,而且單字、克漏字跟閱讀測驗,出題老師策略「養套殺」,單一個單字有多元涵義,考生素養面也要有所涉略。
▌延伸推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