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彰基播放「國有器官」紀錄片收恐嚇信 稱要炸到「血流成河」

G-Dragon私服曝光...竟來自台灣品牌!吳思賢也有同款

失言風波後首現身!曾國城吐真心話:豈能盡如人意

新青安房貸優化兩難題…落實查核 灰色地帶難解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政府祭出新青安房貸優化措施,但實務上仍有兩道難解習題,包含如何落實查核、灰色地帶如何判定,就連銀行高層也摸不著頭緒;財政部政次阮清華昨(27)日強調,今日將召集行庫開會,要求儘速查核,並釐清違規案件數量。

新青安貸款屢遭外界質疑助漲房價,為符合外界期待,行政院、財政部緊急端出查核管制及優化措施,包含新增「一生一次」、透過新青安貸款擔保品設定的門牌地址,與政府資料進行相互勾稽,抓出「包租公」等配套措施,但實務上仍有難解習題。

新青安貸款成效分析
新青安貸款成效分析

首先,在查核面,對於疑似出租案件,行庫主管坦言,最終如何判定仍有賴政府提供資料,否則行庫很難進行實地查核;另外為抓出「包租公」,透過政府資料勾稽,可找出未符合自住的個案,但國內有許多「包租公」不讓租客申請租金補貼,實務上無從認定出租事實。

阮清華坦言,雖可結合內政部租金補貼等資料相互勾稽,但國稅局所得稅申報情況皆為落後資料,例如今年5月剛完成申報,要到明年元月才能查詢,確實也是追查上的困難點之一。

財政部日前下令要八大公股行庫追查,是否有新青安申貸者疑似為人頭戶、轉售轉租等情況,並提出三項具體的調查「態樣」,包括「謄本異常」、「疑似人頭戶」與「疑似資金流向異常」。據了解,各行庫已查出數十件不等的高風險及違規案件,如還款資金來源不是購買人,而是由第三人所支付,或扣款帳戶為不特定第三人匯入資金等。

其次,對於處於灰色地帶的案件如何判定,也有待釐清。例如,行庫調查異常態樣時也發現,有長輩替二位兒女購屋,房貸均是父親代為償還,是否違反財政部規定、恐被視為人頭戶?諸如此類案例有待釐清。

另外青安貸款申請資格為年滿18歲,且借款人、配偶、未成年子女名下皆無自有住宅,經銀行查證作為自用住宅使用,即可受理,且不限首購;行庫主管舉例,若先生申貸後出售房產,妻子可否再申貸購屋?對此,國庫署長陳柏誠說明,「一生一次」是以「人」為規定,若丈夫申貸過後但出售房產,在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名下無房產前提下,妻子仍具申貸資格。

一名行庫高層證實,因近期調查已抓出申請新青安房貸,卻在短期內出售房產,且未全數返還貸款者,可說是「罪證確鑿」,銀行將向申貸者追討利息。

阮清華強調,不希望資金被炒房客利用,要求行庫用最快速度清查,未來也會請行庫定期、甚至每周回報追蹤資料。此外,財政部會提供政府勾稽資料協助,至於是否違規,將交由行庫判斷,並可視情況追回13萬元的利息補貼、限縮寬限期及貸款條件重談等。


延伸閱讀

政院拍板防弊措施 嚴打投資客 新青安貸款限貸一次

央行

延伸閱讀

卓榮泰:徹查利用新青安房貸誇大推銷、團購等亂象

對政府美意不埋單?新青安「罵聲多於讚聲」 僅17.4%正面看待

【專家之眼】財劃修法中場 藍白已給民進黨充足時間

財劃法仍缺財政部版本 藍憂技術性拖延

相關新聞

打炒房 新青安限貸一次…卓揆裁示徹查不實推銷與團購

去年八月上路的「新青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掀買房熱潮,卻衍生轉租、人頭戶問題,行政院會昨拍板新青安防弊措施,除落實貸前審...

/畫錯重點 房市亂象不會落幕

為了強化管控新青安的弊端,財政部上周提出查人頭戶、包租公,以及簽署切結書的三大精進措施,政院昨再追加「 限貸一次」的規定...

學者籲排富、限總價、訂罰則

行政院院會昨拍板強化新青安防弊措施,房仲業者表示,新措施是否奏效,有賴銀行、政府雙方審核與勾稽時嚴加把關,但新青安的利息...

新青安新規防濫用 行庫抓違規

防止新青安優惠遭人濫用,財政部不僅祭出一人一生限用一次的規定,昨日還找來公股銀行開會宣示徹查決心,希望銀行最慢兩周內可提...

8大行庫首波盤點 疑新青安人頭戶逾1700件

為強化查核「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新青安)產生的弊端,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上周五召集八大公股行庫開會,據了...

新青安優化方案上路 專家:這項不改白忙一場

新青安2023年8月上路後,各地房價出現飆漲,各界質疑新青安淪「炒房工具」,行政院也在近期召集各部會進行檢討,並於6月27 日推出優化方案,包括新申請戶填寫自住切結書、限貸一次,追查人頭戶、買後轉租等。這方向對嗎?嚴查人頭戶,房市就會降溫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