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新聞眼/東台灣在等永續治本的回家路

台鐵蘇花段(北迴鐵路)當年被認為是「十大建設」最艱難的工程之一,民國六十九年全線通車後,擔起北花間關鍵旅運,卻不斷面臨大自然的摧殘挑戰,改線已勢在必行。儘管要在如此特殊地質、地理環境下另闢路線,是高難度挑戰,但政府責無旁貸,應給東部一條真正永續且治本的安全回家路。
從宜蘭蘇澳到花蓮崇德,山脈緊鄰海岸線,其間還有多條溪流穿山入海,如此的地理環境,鑿路條件本就先天不足,蘇花公路和北迴鐵路只能沿山而建,以致每逢地震或豪雨,易致邊坡落石坍塌、土石流、甚至走山,即使多年來改善、防護工程不計其數,依舊後天失調。
也正因地形受限下,蘇花間交通難有其他替代陸路,為了不讓蘇花鐵公路不斷受天災凌遲,在同個路廊下尋求改線,提高道路穩定度和安全度,是沒得選擇的必要之惡。
蘇花公路已有先例,部分路段改線另闢蘇花改,多數隧道新設,通車以來未見受落石坍塌影響;其餘既有舊路,未來會再執行蘇花安工程,完工後蘇花路廊公路可望擺脫天災挑戰。
蘇花路廊鐵路部分,當然可選擇比照蘇花改、蘇花安另闢隧道改線,亦可原線另建高架新路。但不論採何種方式,交通部應徹底進行先前作業,包括地質、地形、施工條件和抗災能耐的完整評估,也要評估對環境和生態求最小破壞。
交通部前部長李孟諺曾說,台鐵蘇花段研議新路線「有其必要」,形同政府宣示啟動十大建設北迴鐵路二點○版,工程技術雖已不同以往,但交通部不能急就章,更不該只是治標應付,應給東部一條人定勝天、永續治本的安全回家路。
改線工程耗費時間絕非三年五載,但鐵路安全也不容有空窗期,在還沒辦法絕對安全之前,交通部至少要先給民眾一條相對安全的路,讓目前既有路線的防災能力、災害偵測預警徹底提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