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注意1長音、2短音警報 北市城鎮韌性演習今1330啟動

穿在身上的殖民風?經典時尚單品背後的殖民歷史

影/以色列連環炸敘利亞國防部!女主播連線遇空襲 驚恐落跑畫面曝

【專家之眼】韓國新總統亞太政策的變與不變

南韓總統李在明。(歐新社)
南韓總統李在明。(歐新社)

韓國新任總統李在明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務實外交」路線,仍強調與美日同盟安全合作,但同時願意與中國、俄羅斯,以及北韓保持對話空間,這意味韓國在亞太策略中將扮演更平衡的角色。

李政府承諾強化韓美日三邊合作的嚇阻功能,特別針對北韓威脅與地緣安全。雖被視作「較親中」,但李在明在就職演說強調將鞏固美韓同盟以維持威懾力量。面對北韓核武威脅與不穩定因素,新政府將聚焦以下重點:強化北韓嚇阻能力,完善韓美日三軸體制,支援印太戰略框架,整頓國防架構。

美韓戰略同盟依然是韓國新政府重要基石,但川普政府可能要求韓國提高國防支出、增加分擔駐軍費用,也可能針對美軍駐韓的部隊配置進行調整。因此在川普回任、印太安全不確定上升之際,韓國被預期重新確認盟友職責與聯盟角色。

韓國作為2025年APEC東道國,亦積極塑造區域議題框架,比如將透過APEC平台主推「連結、創新、繁榮」三軸策略,整合亞太經濟與安全政策,並以APEC會議為契機,加強綠色能源、產業鏈韌性與科技安全等領域合作。

此外,李在明的親中立場引起關注,韓中關係面臨調整。中國對韓國印太聯盟合作表達不滿,雙邊關係仍具摩擦和不信任。儘管韓國有意維持與中國關係平衡,仍將維持美日韓三角安全共同體。

在競選活動中,李在明曾稱兩岸問題與韓國無關,若中國侵台,韓國不需深度介入,應選擇保持距離的策略,並強調依據具體情勢進行彈性判斷。他主張韓國不應成為台海發生衝突時的參戰方,只在當前國家利益之下採取必要立場,台海不應成為韓國外交優先項目,這與拜登政策相背,但與川普政策比較接近,這一立場凸顯他無意因地緣衝突捲入台海之爭。

總之,李在明雖然致力維持堅實的美韓日三邊安全合作,他也強調不會反對中國,希圖與中共同保持友好對話。他主張理性與務實,稱兩岸問題應交由國際制度處理、避免韓國被捲入跨國衝突中。李在明自比於「親美、不反共」的平衡路線,謹慎推動外交,不主動挑釁任何一方。中方對李注重與北京保持良好互動表示歡迎,但也密切觀察韓國是否會捲入中美戰略對抗。對台灣而言,韓國政策「熱經濟、冷政治」態勢可能延續,儘管有合作空間,若未觸動美韓關係核心,台韓戰略突破仍受限。

綜合觀之,李在明政府在外交與安全政策上採「實用主義」平衡立場,透過美韓日安全盟友架構建立威懾,同時保留與中、北談判空間以維持區域穩定。這種平衡外交將對亞太安全與烏克蘭危機、台海緊張、北韓威脅等議題形成深遠影響。在川普不確定政策、大國競爭時局下,韓國新政府成為亞洲維持聯盟與對話間策略調節的新關鍵。

李在明 北韓

延伸閱讀

韓國將總統補選!六位候選人 選民卻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川普、李在明通話:同盟關係特別 兩人擬在G7或北約峰會會晤

美、韓總統通話…李在明就任後首次 將致力協商關稅、一起打高爾夫

韓總統府:李在明川普首通話 同意迅速達關稅協議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人民日報訪華為創辦人 台灣該安與不安的

大陸官媒《人民日報》最近以「國家越開放,會促使我們更加進步」為題,報導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專訪內容。這對中共與國際政治而言,...

【專家之眼】直議突破島鏈獲取制海權之迷思

最近中共解放軍海軍山東艦航艦編隊與遼寧艦航艦編隊,同時在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間之海域現身,並且展開相關演訓活動。許多軍事名...

【專家之眼】謝淑薇的溫網復仇戰

今年溫布頓網球賽最受國人關注的,莫過於謝淑薇與拉脫維亞好手奧斯塔朋科合組的女雙,能否奪得冠軍,讓淑薇的大滿貫金盃累積到十...

【專家之眼】台海有事,日澳出力?

目前台海緊張,區域安全格局正面臨重大挑戰。近日美國國防部積極與印太盟國溝通,針對「台灣有事」的應變作為升溫,尤其要求日本...

【專家之眼】還想考公務員?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日前,同樣是公務體系中的新北地檢署,有9名檢察官請辭,這並不是一個意外或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趨勢,那就是人才流失。當優秀...

【專家之眼】川普出老千 歐盟加拿大貿易談判只得低頭

也就在上周,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女士,還喜孜孜地公開倡議,願意跟美國簽訂貿...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