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什麼學習歷程是偽善?輔萬物之自然

台灣歷經多次教改,升學壓力依然不減,影響學生憂鬱傾向。圖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台灣歷經多次教改,升學壓力依然不減,影響學生憂鬱傾向。圖非當事人。記者季相儒/攝影

日前,簡立凱在他的臉書「工程師的存股致富之路」發文,為了讓他的姪女順利考上國立大學,他「提前兩年研究遊戲規則」,結果得出他「打算幫姪女做完學習歷程所有文件和影片…,這就是家庭資源的優勢。」他做對了嗎?

根據兒福聯盟所做的《2023台灣國高中生心理健康調查》,高達76.9%的國高中生有課業困擾,有近兩成(19.6%)學生有疾病困擾,有一成七憂鬱程度為嚴重以上,其中,二成三(22.9%)的高中生嚴重憂鬱,極為嚴重憂鬱超過一成(12.1%),可見,國高中生的身心狀況是一大問題,他們很可能是目前教育政策之下的主要受害者。

無論是課業、人際關係、健康、家境拮据還是親子關係,青少年總會面臨各式難題,如何讓學生有能力去面對這些壓力,這才是教育部門在規劃政策時,必須先考慮的事項。

怎麼做呢?老子說:「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什麼是「自然」?陳鼓應、任繼愈都說是「自然發展」,非也。「自然」是指本來面目,「之自然」就是找回自己。又什麼是「為」?為就是干涉。「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這句話告訴我們,教育部門只是輔助的角色,不能反客為主。請問,學習歷程這個政策有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同意嗎?當然沒有,是一個粗暴的政策。

學習歷程就是教育部門所做的一件偽善。為什麼要做學習歷程?官方說法:「記錄學生在高中階段時的學習表現。透過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能更真實呈現學生的學習軌跡、個人特質、能力發展等,補強考試之外無法呈現的學習成果。藉由定期且長時間的紀錄,更能大大減輕學生在高三升學時整理備審資料的負擔」,說得煞有介事,其實都是胡扯。事實上,學習歷程無助於學生「之自然」,而是扯後腿,製造更多身心不健康的學生而已。兒福聯盟所作的調查報告就是佐證。

正如同政策引導人民的善惡,取材方式必然引導學生的應對方式。因此,所有人都會去「研究遊戲規則」,而不是只有簡立凱。問題是,這個Game有必要嗎?

為什麼學習歷程一點都沒有必要?理由1:學習歷程不能證明任何東西。首先,個人的學習軌跡有必要讓別人知道?一點都沒有。這裡特別強調「必要性」。事實上,這已經涉及隱私權的侵犯。此外,有做的就比沒做的優秀?做得好的比做得不好的優秀(假設都沒有代筆捉刀)?上述兩者之間有必然的關聯性嗎?一點都沒有。既然沒有,為什麼要浪費學生的時間?

理由2:短期來看,無助於學測成績。理由是學生要花2年半的時間準備學習歷程檔案,這些時間完全可以做更有效率的利用,例如拿去背誦英文單字,多背500個英文單字,提高英文考試成績應該沒有問題,卻被迫拿去做無用之功,分數反而掉了。

理由3:長期來看,對教育目的沒有幫助。教育其實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之自然」。製作學習歷程,能幫助學生看到自己的什麼嗎?就算能看到什麼,是因為製作了「學習歷程」?當然不是。可是,偏偏教育部門做了這樣無理的規定,是在壓迫學生。

理由4:剝奪學生的自由時間、阻礙學生的自由發展。做學習歷程要花很多時間,尤其對於弱勢學生,因而形成了排擠效應。本來可以用於「之自然」或睡覺、放空、玩耍、旅遊、交友或社團活動,都因此而減少或不可能。

理由5:加重家長負擔。當孩子連睡眠時間都不夠,怎麼可能去整理學習歷程?這時候,家長就得出面。然而,家長也很忙,還要挪出時間幫孩子做「不義作業」,這難道是該有的教育政策嗎?

理由6:加重老師負擔。高中老師並非閒差。在108課綱之下,高中老師需要花比以前更多心思去設計課程,並提供相關輔導,還要幫學生認證,現在又多了學習歷程,需要額外花心力。年改之後,老師的待遇就已經大不如前,如今又增加新任務,教學環境日益惡劣,難道這就是決策者所希望看到的?

理由7:加重教育部門官員的負擔:為了執行自以為內行的決策者的不義政策,中央文官以及地方官員被迫奉命行事,因而該做的沒時間做,把時間全部用來交差都還不夠,導致生活沒品質、沒尊嚴,以至於公務員離職人數大增,報考人數大減,難道不是?

理由8:惡化貧富差距。黨二代有較多的資源,窮人沒有資源,翻身更為困難。學習歷程檔案等於變相要求學生額外參加課外營隊、競賽,但參加這些活動經常所費不貲,這對於沒錢參加的學生非常不公平,同時是對貧窮家庭的二次傷害,非常可惡。

公平是最高的價值。有了公平,問題都解決了;失去了公平,麻煩就會沒完沒了。整個多元入學方案,包含學習歷程檔案,都在「促進不公平」,為權貴子弟開後門、固化階層,它除了破壞台灣的競爭力之外,對台灣沒有任何好處。

憂鬱 教育部 檔案

延伸閱讀

多益考試高中職專場疑出包 忠欣公司:不影響考生權益

「學習歷程我來寫!」工程師自爆代寫引發熱議:這樣的「家庭優勢」是助力還是絆腳石?

網紅鼓吹家長代勞學習歷程 葉丙成列3點力阻:作弊對孩子未來傷害極大

工程師代寫姪女學習歷程稱「資源優勢」 葉丙成:幫孩子作弊非教育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美養黑熊輿論不容,相關單位理應自清

最近美國贊助台灣組織及個人的輿論之火越燒越旺,相關單位卻極少出來澄清社會疑慮,這對台美關係與當事團體皆非好事,從危機管理...

【即時短評】連署搜黨部共諜案不搜總統府 檢隨政治起舞?

偵辦大罷免一階連署造假案,檢察官不惜以搜索、聲請羈押禁見鎖定藍罷團,劍指藍營黨部本營,查偽造文書、個資法的輕質罪行,祭高...

【專家之眼】牛排吃多了怎會回頭啃槓子頭?

川普劍指中國,不客氣地攪亂全球經濟秩序的關稅貿易戰,中國不客氣接招、回敬後,僅管制對美稀土貿易一項,美國頓時陷入慌亂,就...

【專家之眼】誰是甩鍋第一名的老闆?不戒視成謂之暴

你是否看過一些老闆,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怪罪下屬?就像明朝亡國之君崇禎自盡前所說:「皆諸臣誤朕」,究竟是誰誤誰呢?要是有幸...

【專家之眼】教育部長的「言論自由」

最近部分大學生響應民進黨的「大罷免」,在校園設攤收連署書,有些學校的攤位遭撤除,便抗議侵犯言論自由;有教授批評這些學生是...

【專家之眼】沒看懂脫中上意 卓揆要終止ECFA嗎?

相對而言,一人行事多少參雜賭徒性格,因為風險只需少數人負擔,但隨著影響人越多,越會趨於全盤考量。例如在商界,常出現即便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