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普亭住手!」俄國飛彈猛擊基輔 川普怒發文:時機非常糟糕

【專家之眼】德國極右派(AfD)的發展

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圖林根邦選舉中取得大勝。(路透)
德國極右派另類選擇黨(AfD)圖林根邦選舉中取得大勝。(路透)

月前德國聯合政府瓦解,目前是看守內閣,聯邦議院訂於2月23日舉行提前選舉。值得注意的是,極右派的德國選擇黨(AfD)支持率上升,僅次於基民盟 (CDU)/基社盟(CSU),已坐穩德國第二大黨的地位。

自2021年以來,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與綠黨(Greens)和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聯合組閣掌權,就在財政與綠能方面齟齬不斷,導致社民黨總理舒茲在2024年11月開除了自民黨的財政部長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以致必須提前選舉,這當然受到政府支持烏克蘭戰爭所付出高額的支援所影響。

近期民調顯示,在野的基民/基社聯盟(CDU/CSU)支持率約32%,比聯合內閣裡社民黨(SPD)16%、綠黨11%、自民黨4%加起來還高。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AfD也有高達24%的支持率。但即便日後基民盟勝出,恐仍須與社民黨、綠黨甚至兩黨一道,才能過半組閣。

此外,由於AfD的支持率在不斷上升,已成為德國政治中一個重要的警訊。該黨成立於2013年,先是以反對歐盟起家,目前是對聯合政府的移民政策以及烏克蘭政策不滿,目前該黨自歐洲議會至德國地方議會,都有一些席次,但尚未取得執政地位,因目前所有其他政黨都拒與AfD合作。尤其該黨主張反猶太主義和納粹史觀,甚至有些AfD的政治人物被聯邦安全局列入犯罪嫌疑人而加以追蹤調查。

AfD主席魏德爾(Alice Weidel)女士曾留學中國,華語流利,並以其親華立場著稱,主張德國應以自身利益為先,強調德國作為出口大國,反對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主張與中國保持積極的經貿關係。特斯拉(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支持AfD,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並認為該黨是德國的最後一線希望,有利於其聲勢上漲。

在對外關係上,AfD遠美歐友中俄。魏德爾與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ctor Orban)的政策相似,強調國家的獨立自主,反對以犧牲本國利益為代價去配合美國的戰略,她的立場在那些渴望改變現狀的選民中獲得了一定支持,這對聯邦政府構成了新的挑戰。

總的來說,魏德爾的崛起,反映了德國社會對現狀的不滿和對變革的渴望。她的親華立場可能為中德關係帶來新的機遇,但也可能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討論。AfD的勢力上漲,也可能對英法等歐洲國家的政治產生影響,魏德爾主席的成功,更可能鼓舞其他歐洲國家的右翼或極右翼政黨,推動其在各自國家的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

此外,德國作為歐洲的核心國家,其政治變化可能對歐盟的政策方向產生深遠影響,進而影響英法等國的外交和內政。整體而言,德國當前的政治環境較為複雜,政府面臨來自內外的多重壓力,未來幾年的政策走向和執政能力,將對德國與歐盟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

德國 綠黨 關係

延伸閱讀

敘利亞虔誠穆斯林新領袖 未與德國女外長握手惹議

德國內政部長:將重新審核敘利亞難民的庇護問題

馬斯克轟英相、罵德總理 蕭茲:勿餵食網路巨魔

捷克近7成企業尚未將AI整合營運 未來將逐步使用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美養黑熊輿論不容,相關單位理應自清

最近美國贊助台灣組織及個人的輿論之火越燒越旺,相關單位卻極少出來澄清社會疑慮,這對台美關係與當事團體皆非好事,從危機管理...

【專家之眼】解讀北京新德里關係回溫信號

1月18日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受邀至孟買納尼•帕吉瓦拉紀念演講會(Nan...

【專家之眼】民進黨玩法追殺史雪燕及侵奪陸配的參政權

去年(2024)12月2日,內政部函請南投縣政府解除台人大陸籍配偶史雪燕的縣議員職位。按史雪燕乃大陸人,1999年與台灣...

【專家之眼】弔「南海會議」之父印尼賈拉大使文

日前,好友傳來「南海會議」之父— 印尼賈拉(Hasjim Djalal)大使,已於本月12日辭世的訊息,頓時一陣心酸與依...

【專家之眼】有什麼辦法可以救破產的英國? 無小大

3日28日,一則震撼鋼鐵產業的消息傳來:英國鋼鐵公司(British Steel,以下簡稱英鋼)預計今年6月關閉兩座高爐...

【專家之眼】謝淑薇差點衛冕澳網

澳網第二周,台灣球迷最關心的,就是謝淑薇能否衛冕女雙冠軍,尤其今年球季開打後,謝換了新搭檔,拉脫維亞的好手奧斯塔朋科,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