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何不接受《中國人》?
劉德華暌違11年在台北開演唱會,一曲《中國人》竟讓國內一些「反共」人士感到受傷。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他是「媚共藝人」,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批「非常中國的設計」,也有些側翼人士認為這首歌不尊重台灣。
《中國人》這首歌最早於1996年發行,詞曲創作者都是台灣的音樂人,從來沒有被懷疑過它的合理性。可是隔了將近30年後的公開演唱,卻像捅了馬蜂窩似地引發爭論。走過這段歲月的朋友們,回頭看看,恐怕會覺得不可思議吧?
1990年代說不定是台灣最自由民主的時代,百鳥齊鳴、百花齊放,也百無禁忌。不管說自己是中國人或台灣人,都不必擔心被出征;統派和獨派可以大聲辯論,不必害怕遭到圍剿。甚至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際,台灣民眾都還能從有線電視的中央電視台,直接看到對岸的反應。
阿扁當選總統才剛滿半年,「國師」李遠哲就要他講自己是中國人。當時在台灣說「我們中國」,還是很自然的事,連李登輝都說「我們中國人」。這個「中國」,其實是文化上的「祖國」,與政治無關。
「中國」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本為區隔中原文明社會與四周蠻夷社會的地理名詞。如《中庸》:「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公羊傳》:「不與夷狄之主中國也。」經過千百年來的累積,「中國」早已成為文化的象徵,「中國人」,就是深受中華文化洗禮的炎黃子孫。
就中華文化而言,台灣按理比中國大陸更具優勢,也更有話語權。一者未經過文革洗禮,又保留了楷書,得以直接閱讀古文獻;其次,1949年因戰亂渡海來台的故宮文物及社會菁英,使中華文化在台灣加深加廣,並走向現代化;再者,由於社會的開放,儒、釋、道三家皆順利發展,尤其佛教更因自由普及而開展了新的盛世,與大陸的動輒忌諱宗教團體,不可同日而語。
既然台灣比中國更「中國」,為什麼如今卻避「中國」如蛇蠍?為何要小心翼翼地把「我們中國人」轉換為「我們華人」,或把「中華文化」轉換為「漢文化」,以免傷了和氣?根本原因,就是把政治中國與文化中國混淆了。或許是因為長久以來,文化一直被視作服務政治的工具,無法脫離政治的控制吧?即便自認為民主已深化的台灣,仍普遍將「藝文補助自家人」視作理所當然,又要如何期待民眾把政治與文化理性地分開看待?
其實,當年李遠哲是以中研院院長身分在立法院表示,陳總統曾說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民,跟承認自己為中國人,是一樣的事,但「他應該講出來」。照李前院長的邏輯,那麼賴清德今年國慶講了八次中華民國,也應該等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了。所以,賴總統是不是也應該勇敢地講出來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