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總統談宗教交流 不能隨統戰邏輯起舞
兩岸交流參與分子多元,理當有不同敘事法門,談出屬於各自的兩岸故事。然而,多數卻陷於中共賦予的統戰框架打轉,連爭論是否統戰,都恐落入分化招式。論述貧乏原因固然非只一端,但如果我們仍認為交流溝通比交惡封閉好,各方實應發掘新觀點與事證,以求打開新局。
賴總統前日拜訪廟宇,對宗教界喊話,稱中國特別喜歡透過宗教交流,免費招待台灣人去中國玩。說這幾年台灣人民到對岸接受招待,不聽對方話又不好意思,對國家安全影響很大。還說,不要人民被拐走,對岸如果要請客,大家要說不用。
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內政部隔日即發關於兩岸宗教交流勿落入統戰陷阱,年輕人別被中國拐去新聞稿,表示近期疑似有團體配合中共藉由兩岸宗教交流活動,進行統戰;但同一篇新聞稿又澄清傳言有誤,還是提醒大家,如違反相關法令,將予裁罰。
兩岸交流領域那麼多,賴卻特別挑了宗教來談,顯有相當根據。這個根據至少包括多篇討論中共利用宗教開展統戰工作的學術作品。學者們透過對兩岸宗教交流活動、會訊雜誌的觀察,與對台灣宗教界人士訪談,也多少談及中共為無神論者,蓋廟搞宗教活動只是為了要協助統治,並提示相關中共統戰文件,來證明宗教與統戰的關係。
相關研究多指向媽祖。有學者發現,媽祖信仰原不在統戰工作視角中,只因台灣信仰社群積極參與大陸宗教活動,因此受到官方矚目,並透過成立宗教協會發揮對台影響力;同時也藉該會成立大會裡,時任中共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發的賀信,及會長為台盟中央主席兼任,來證明協會在共黨統戰工作的角色定位。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6月更舉行「中國對台介選與統戰滲透」座談會,進一步具體指稱,中國藉由媽祖宮廟、里長等對地方統戰,透過滴水穿石方式慢慢改變部分宮廟立場,確實達到影響民眾投票行為的「介選」效果。也藉由分析研究者視為親中政黨的國民黨得票率資料,用最淺顯的數據來概括,就是「1間廟約影響925票」,並指「看似沒有很多,但累積起來就能在選舉中發揮關鍵影響」。
相關事項在學術部分,少有多元爭鳴之聲。至於被點名的單位團體,是怎麼回的呢?在場宗教界人士以掌聲應之;地主事後澄清,宗教可增加人民信仰,神佛可保佑兩岸和平,兩邊宗教團體互相接受招待,交流就是如此,台灣人對自己有信心,有自己想法;媒體則報導親綠宮廟主委說法:當地宮廟主委大部分是民進黨背景,不會因宗教交流就親中,信仰不應跟政治混為一談。
藍營則與宗教團體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不應扣神明紅帽,更不該插手單純的兩岸宗教交流,反而要透過兩岸共同信仰為聯繫樞紐,帶來和平。有名嘴批評,其實兩岸在共同信仰上,都是台灣這邊比較主動。當年是台灣的媽祖廟主動突破台灣自己的政治攔阻,並發願修繕祖廟。若(該指控)一定要冠上政治目的,這是侵害基本人權的宗教迫害。中共國台辦倒是出乎意料地說:民進黨當局誣稱媽祖等民間信仰是統戰工具,是對兩岸宗教界的極大不尊重,也是對媽祖等民間信仰的褻瀆。
上述對比,可以反思兩點:一、雙方看似在對話,但是否在一個頻道上?見仁見智。綠營主攻安全議題,非綠各方應有很多理據可以正面反駁。比方說,就算是統戰,難道就不來往了嗎?剛送返的金門軍人釣客,滯大陸3個月胖8公斤,還是藍營立委帶回的,如果比照國安局副局長之前稱金門失聯上兵人在大陸手上,不能排除淪為中共統戰工具可能;還有評論說中國可能藉翻船案,製造我方內部矛盾,即為典型統戰分化手法。那誰能解決金門軍人釣客案?
雖然媽祖廟被與統戰連繫在一起,卻極少有成果研究,因為在兩岸經濟社會交流熱絡前提下,長期趨勢是台人政治認同背離一中。既如此,這次由總統大談無根據的「不聽對方話又不好意思」,再加上官署出面威嚇,就屬於廉價的政治操作了;至於有人推估出的具體數據,連執政黨有司法工具在手,都不敢拿來用。統戰效果不彰卻一直抹紅,難怪會有人說綠營是在幫中共分化台灣。
二、兩岸交流明明有多元參與,卻一起陷入統戰的敘事框架。不能形成觀點紛呈,理由頗多,在此限於篇幅,只能說相信絕大多數學者有求真求實精神,建議中共多營造台灣學者到大陸安心做研究的環境。近年大陸新修國安法,與對包括某些台灣教授入出境時的「關心」,現在做田野調查的研究者,已經不像以前那麼多了。相對於既有研究成果,其實還需要更多聲音出來。中共應該要謹慎規範各部門對台學者手段。
最近中共國台辦一方面不厭其煩地解釋懲獨法令文件,只為對付極少數涉獨頑固分子,還引統計資料說,今年1至6月,台胞來大陸同比增長103.2%;但另方面卻有其他部門宣稱連續破獲千餘起台灣間諜竊密案件。這對人民傳達了複雜訊息。讓學者根據事實提出見解,比台辦一家之言更有助於兩岸互相了解。
本文從兩岸宗教交流談起,也問難學界關於統戰的單調敘事。對兩岸交流親身參與的田野調查資料越少,或許越容易受限於官方敘事,讓人忽略了多元社會的生命力與歧異性格。即便中國大陸社會,面對政府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果我們僅視龐然大陸為鐵板一塊,那就只能扈從大國搞兩極對抗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