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大陸經濟情勢與對台動武決心

9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訪問越南於河內出席記者會時,強調其無意遏制中國大陸,並提及在出訪印度參加20國峰會期間內,曾經與中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會晤;因此其本人認為中國目前面臨經濟困境,不會導致北京對台動武。
當拜登如此公開評論後,北京隨即在次日中國大陸外交部記者會中,就由發言人毛寧直接表態指出:「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不容任何外部干涉。」但毛寧卻對大陸經濟情勢是否會影響對台動武決心,毫不理會並未有所回應。
反倒是身任美國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亦可簡稱為美中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之威斯康辛州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很快就公開表示,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會增加北京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風險,顯然其係直接挑戰拜登所公開提出判斷觀點;但蓋拉格畢竟深知政壇進退之道,很快身段柔軟地表示其提出不同觀點,並非刻意批評拜登政府,而是希望能夠從其他角度來思考問題。
話雖如此,9月1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針對與台灣軍事合作事項召開聽證會。在聽證會中,蓋拉格再度重提其觀點,直接詢問出席聽證會之國防部主管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雷特納,請其答覆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影響對台動武可能性。但出人意外地,雷特納堅持此等評估過程涉及機密資料,因此必須透過機密聽證程序,才願意回答相關問題(請讀者參考Rep. Gallagher Questions Witnesses in HASC Hearing Entitled: "Defense Cooperation with Taiwan",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Yhmw0naG-g)。儘管蓋拉格自討沒趣踢到鐵板,但確實是再度激起美國政壇關注,究竟中國大陸經濟情勢會如何影響北京對台動武決心。
不過此項議題不但牽涉到中國大陸經濟情勢與對台動武決心兩個要點,更重要的是美國對於中國大陸經濟情勢陷入困境之判斷,到底能夠準確到何種地步?其實早在8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競選連任募款活動中,將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疲軟不振定位成「定時炸彈」後,就引發新華社以「唱衰中國,只會在事實面前反覆碰壁」為題,發出特稿反唇相譏,希望有效駁斥拜登觀點。
但西方媒體還是不斷發稿報導指出,大陸經濟情勢相當嚴峻,失衡狀況絕對必須妥善應對,危機程度確實不容忽視,因此各方目前幾乎都已經認定大陸經濟確實面臨嚴酷挑戰,未來發展充滿極多變數。
儘管如此,究竟大陸經濟情勢呈現負面趨向,是否會影響到台海和平穩定,恐怕不論透過任何論戰與爭辯,各方絕對無法建立共識獲得任何定論。再講得不客氣些,究竟大陸經濟情勢與對台動武決心兩者間是否存在任何因果理則定律,大概情報圈與學術界人士,亦很難找到任何理論或是學說來證明此等邏輯關係。假若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之歷史軌跡,對比兩岸間互動關係與軍事緊張狀態,恐怕亦無法歸結出任何結論。
若問北京是否會對台動武,恐怕只能從北京角度切入,思考面對特定情勢發展時,若是動武其可能得失為何?同時再從反面來問,若是堅持不動武,其可能得失為何?所以在北京評量是否必須對台動武之計算公式中,國際情勢與台灣社會發展狀況都是重要變數,但本身經濟情勢各項指標,恐怕就不會列入前述和平與戰爭決心計算公式之內,所以從中國大陸經濟狀況變化,來推估其對台動武決心,可能是上錯寺廟求錯籤,所以沒有辦法找到解答吧?
不論如何,兩岸溝通管道中斷,對於研判與掌握大陸政治、經濟與社會情勢變化,絕對是沒有任何正面效益。隔岸喊話雖然可以推托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責任,但畢竟還是要提心吊膽過日子,靠著推估猜測打啞謎來預測未來情勢發展,絕對比不上正面接觸與對話來得可靠。
侯友宜訪美能夠獲得美方人士積極評價與正面回應,其實就是其所提出面對北京3D政策中,還是強調「對話」(dialogue)所致;談比不談來得好,這是華盛頓各個政治派系,對於兩岸態勢發展最明顯與堅持之立場,對此絕對沒有任何爭議與曲解空間!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