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誰信?滿腹委屈的陳吉仲與清高的賴清德

最近延燒的陳吉仲辭職與賴老宅爭議,看似互不相干,但都呈現出綠營宣傳與行事作風的巨大反差。陳的反差是當事人義正詞嚴,以及誇口功績不凡,但留給人民的,卻是謀財害命疑慮;賴的反差則是才剛強調高道德標準與民主精神,卻比不上反對黨領袖乾脆,只想用特權拖過選舉。
在陳吉仲部長剛辭職時評論此事是有些困難的。原因有二:一、當事人強烈的表達情緒又義正詞嚴,應該會讓觀者覺得,他一定是做對了許多事,說他不對的人恐怕是誤會他了;二、台灣民風敦厚,或許也會覺得,人家都已經下台了,幹嘛還說他什麼呢!
但只要想想以下簡單問題:他為何獨惠特定公司進口巴西蛋?這有沒有謀財疑慮?而進口蛋事件還沒完,大家現在敢不敢讓小孩吃蛋製品,不先問一下來源?中秋節即將到來,風暴又是否會衝擊月餅銷量?業者與消費者怕不怕?造成社會恐懼的食安問題,算不算害命?
還有另個巨大反差的是陳部長臨去自表的功績,恐怕讓人以為只有造就台灣奇蹟的尹仲容、孫運璿等人才差堪比擬。但看到台中市府揪兩液蛋廠把進口蛋標示國產,是替農業部代工的新聞,這種「功」有待陳部長解釋外,人民也會好奇,尹部長曾被立委誣陷請辭,孫院長也因為國事操勞中風去職,不知道他們在下台前後,是否也曾像陳這樣,如此矜誇自己對台灣的貢獻?
跳脫個案,外界評論陳部長的問題,說他意識形態太強,或空有學者理想,卻沒有官員行事應有的機敏云云。這些評論恐怕小瞧了陳的手腕。政治是價值的權威性分配。如果陳部長不懂政治本質,如狼似虎的綠營派系,能放過死板堅持意識形態,或尊重空有學者理想的官員嗎?陳部長的大撒幣與給特定公司進口的用心,恐怕是行政院曾要留他的背後理由。
但此次陳辭職戲碼各方反應,把陳所處的險惡官場清楚曝露。且看行政院拖幾小時後才否認傳言,還先由蘇貞昌出面闢謠兼意有所指,所顯示出來的,恐怕是陳建仁院長想要陳部長下台,但權不在他手裡,憲法相關規定如同具文;而蘇點出有人急著放話操作,又在劍指特定派系。陳最終決定早點脫離是非圈,應是黨內外合力作用的結果。
相對於此,賴清德面對老宅法律問題的詭辯與消極處理風格,卻讓人看到他過去宣揚高道德標準的反差,以及標榜民主法治,卻讓人懷疑萬一當選後願守法、依法而治的誠意。
賴清德從台南市長起,就開始標榜高道德標準,到接任黨主席,更是採取如此立場。但遇到老宅違建爭議,賴的做法卻不是積極處理趕快合法,而是消極以對。
理論上,法令條文白紙黑字,又經過多年實踐,相關案例不可能獨一無二,是否違建,早應清楚,即便退一萬步,建物想要合法,也應是所有人檢具資料提出申請;而如果賴家老宅沒問題,交個資料也就是了,民主時代人民有其權利,非依法無需配合政府。但近日面對柯文哲開酸違建「柯文哲的拆了、黃國昌的也拆了,再來就看對方了」的暗示,賴辦還是重彈舊調:要新北市政府調閱相關資料,又說靜待新北市政府及經濟部後續認定,全力配合需改善處置云云。
賴營如此被動消極,恐怕有兩個原因:一、賴知老宅改建後,在法律上站不住腳;二、要處理賴家老宅,不止地方政府,還要行文其他政府業管單位釐清法條。中央政府在綠營手上,拖個一年半載、「彈性處理」並不困難。恐怕因此,賴營才使出拖字訣。
這形成了一個詭異圖像:賴才剛說未來選舉是民主與專制的選擇,理論上,民主法治應該是並行的,而政府領導總是希望人民守法,也盡量以身作則,這樣才能輕鬆統治。但現在世道是倒過來的。在野領袖房子有違建疑慮先拆,反而是該當人民榜樣的,先想怎麼拖或硬拗打迷糊戰。這是在給普羅大眾上現代社會的民主法治課,還是皇權時代的朕即國家課?也不得不讓人想起,前總統陳水扁因貪瀆案應被監禁,後來法律遇到他轉彎,可以四處趴趴走,其他案子也因此停審至今。諷刺的是,他的作為成為特赦相關法律無法適用的原因。但賴還是稱赦扁是他從台南市長開始、一直到當行政院長備詢時,都這麼主張。將來若是由賴當選,對法治精神的戕害,恐怕又要更上一層樓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