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大刑案見政治人物身影…黑白「交融」 政府抗黑淪紙上談兵

【專家之眼】邱太三的承認說 背後有美國的陰影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立法院公開喊話,說前總統馬英九關於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說法已經不足,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立法院公開喊話,說前總統馬英九關於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說法已經不足,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蔡政府的兩岸強硬發言密集突兀。陸委會主委、駐美代表與外交部長輪番上場叫陣,外界多認為與選舉有關。然而,現在距年底尚早,蔡政府民調又不低,「抗中」牌其實還沒必要出手。所以這些發言是在演哪齣?唱戲的人又是否甘願?值得玩味。

最早的發言在23日,邱太三主委在回答立委質詢時表示,「如果是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不是台獨的話,我覺得這個是我們未來在跟對岸做任何這樣的一個協商或談判上面,應該是一個會比較好的基本的條件」。

這個立場看似溫和。所以隔日邱在立院受訪時,記者提問上述答詢內容被藍營解讀很像前總統馬英九的主張。邱主委回說他跟馬總統不太一樣,過去馬英九的說法已不足,兩岸應「互相承認主權」。

接著是駐美代表蕭美琴。據中央社報導,她在25日投書華盛頓郵報指出,台灣在任何時候都不曾是中國的一部分,是鋼鐵般的事實。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在隔日跟上,透過外交部官方推特連發推文,批中國每次提到台灣就「滿口謊言」、「有夠可悲」,還嗆北京乾脆直接宣稱「月球也屬於中國」算了。

官員的立場雖硬,但有些似乎是有文章的。例如邱對兩岸關係並不陌生,他又是法律人,發言應該甚為精準,為何需要兩次談話才能講清楚?還是有些話非他所願,是上面交代的?而蕭代表的公開投書,細看她的原文是「Taiwan has never been, at any point in time, a part of the PRC」,技巧性地未逾越法理事實與美國的一中政策。

只是三人發言最奇怪的地方,是為何要選此時出聲?看來看去,只怕是跟美國有關。美國總統拜登18日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視訊通話,「施壓」中共不得援助俄羅斯。但此次通話,是習「應約」與拜登交換意見。這種外交辭令直白的翻譯是,美國要拜託中共。而面對拜登要求,習只推回去:「美國和北約也應該同俄羅斯開展對話,解開烏克蘭危機的背後癥結,化解俄烏雙方的安全憂慮。」

但美國不愧是霸權國家。雖然有求於人,卻可以馬上製造籌碼逼人就範。中共稱台灣是核心利益,蔡政府突然強硬的時機,恐怕就在暗示中共。這大概就是美國支持民進黨執政的價值了。

蔡政府作法從台灣利益來說當然是不聰明的,畢竟此時這樣表態除了升高兩岸衝突外,沒有任何實益。而中共稱邱主委的談話「夾帶『兩國論』私貨」,由古觀今,也讓人感到嘆息。

第一次兩國論是在1999年7月,李登輝總統為讓汪道涵訪臺破局,突然提出兩岸關係定位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除了衝擊中共對台政策外,李的行為也未跟美國打招呼,事後美國先透過在臺協會處長張戴佑,拿著《中華民國憲法》質疑李,隨後國務院發言人也表達不滿。由來自兩面的壓力,還能說李的兩國論是站在爭取台灣主體性的位置上,但這次蔡政府的承認說,卻似乎僅是在配合美國立場。台灣主體性何在?

記得蔡總統說過要當棋手,現在還好意思這麼說嗎?

美國 中共 外交部

延伸閱讀

普亭不能繼續掌權? 拜登:我是義憤不是改變政策

拜登波蘭演說 孫大千:他不在乎烏國死活只想打垮普亭

【重磅快評】軍援烏克蘭不停火,拜登只想普亭倒台

拜登走訪波烏邊境 將烏克蘭人抗俄喻為天安門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藍白合破局,但侯康配能開創新局?

2024的大選,現已進入藍綠白三方的決賽階段,原本期待藍白合的民眾一度落空,但是最新的情況顯示,藍軍歸隊,氣勢高昂,綠營...

【專家之眼】中國大陸在中東的重要角色

最近不少伊斯蘭國家外長訪問北京,討論以哈戰爭,凸顯了大陸在中東地區的地位,但是否真的能發揮多大的效果,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

【專家之眼】藍白合與賴蕭配高下立判

在前總統馬英九的促成下,國民黨與民眾黨之間已達成協議,雙方同意以民調為依歸,捐棄前嫌,共赴使命,並將於本月18日公布正副...

【專家之眼】陸委會戰術撤退 但陸配參政還有激情戲

剛在陸配參政議題上戰略進攻得分的陸委會,正在戰術退卻,但此事還沒完,一旦現有公職陸配被解除職務,打起憲法官司,對台灣造成...

【專家之眼】柳暗花明?曇花一現?

自一個月前的中東戰爭開打之後,美中關係確實展現了一些和緩的跡象,尤其習拜會可能成局,這對於台灣也必然產生相當影響。

【專家之眼】台灣總統選舉辦法應該改變

藍白合下架民進黨政府,是多數選民的期待。但是卡在總統候選人誰正誰副的關鍵上,藍白雙方在談判過程中,不免相互放話,甚至出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