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反萊豬被制裁?陳吉仲泰國經驗經不起考驗

陳吉仲在臉書發文指美國去年取消泰國部分關稅優惠,作為不讓符合安全容許萊豬進口的制裁,再度被指為引用錯誤資訊。記者陳正興/攝影
陳吉仲在臉書發文指美國去年取消泰國部分關稅優惠,作為不讓符合安全容許萊豬進口的制裁,再度被指為引用錯誤資訊。記者陳正興/攝影

農委會繼上次胡亂指稱,歐盟因禁止美豬進口每年要付1億美金賠償之後,陳主委又再次引用錯誤的資訊誤導國人,還有不少媒體未查實情,跟風報導。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去年年底,美國宣布取消泰國部分品項的關稅優惠,作為對泰國未參考國際標準及科學根據訂定萊劑標準,拖延開放符合安全容許的萊豬進口的制裁。被取消的品項總值約240億臺幣。」並強調,「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自由貿易的世界裡,若一方對他方不遵守國際標準,就有可能失去從他方獲得的經貿利益。」還語帶威脅的表示,「如果反萊豬公投通過,對照泰國的案例,顯然會有相當大的衝擊,而且不限於農牧產業。」

從陳主委的說法看起來,泰國係因為禁止美國萊豬進口,才被美國施以制裁。事實上,根據美國全國豬肉生產者委員會(National Pork Producers Council,NPPC)資料,泰國雖禁止美國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進口,但是即使是非萊豬也有嚴格的限制,完全禁止生豬肉與內臟,只容許煮熟的豬肉進口;僅有極少數的情形,可例外獲得進口許可證,但是還需額外支付每公斤7泰銖(相當於每公噸約200美元)進口豬肉的健康檢查費用,遠高於泰國國內每公噸 7.50 美元的檢驗費。種種的不合理的規定,引發美國肉商的高度不滿。

泰國訂立的限制,幾乎是封殺所有的美豬進口,實與萊豬的管制關聯性極低,更與國際標準無涉。以2017年為例,泰國僅向美國進口31噸豬肉,價值127,000美元。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認為泰國已對美國豬肉設下嚴格的貿易障礙,且經過12年的協商,泰國都沒有改善。因此,於去年底宣布暫停泰國「普遍化優惠關稅措施」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簡稱GSP) ,影響約8.17億美元產品無法享受免稅進口優惠。

台灣過去僅限制含萊劑的豬肉進口,非萊豬則無限制,美國豬肉進口數量與市占率幾乎是逐年提高,依據農委會貿易統計數據,2016年僅有4千噸,占所有進口豬肉數量的7%,2020年進口美國豬肉量高達1.57萬噸,於進口豬的市佔率也攀升至26%,根本無法與泰國進口美豬的31噸相提並論。

此外,GSP制度是已開發國家提供給開發中國家與未開發國家的進口產品的特殊優惠待遇,可減免其進口商品關稅,以協助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可豁免最惠國待遇(MFN)原則。而台灣並未享有美國的GSP,自無被取消問題。

囿於Thailand與Taiwan發音類似,許多外國人經常分不清二個國家。身為農業主管機關的農委會,理當向國人客觀的分析國際農業爭議案,惟主委卻為了影響12月18日的反萊豬公投案結果,故意將泰國與台灣完全不同基礎的事實混為一談,已違反政務官的分際。

政府要讓人民傻傻搞不清,國人只能用公投票打臉政客!

泰國 美國 萊豬

延伸閱讀

公投案行政不中立? 陳吉仲:身為反方有責任說明政策

影/陳吉仲:萊豬公投無關食安 反影響國際貿易

影/遭學者質疑沒念書 陳吉仲:我當然知道國外有基改公投

影/王浩宇稱反萊豬公投若通過應順便禁萊牛 陳吉仲回應了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