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爭論振興券 是愚民政治或轉移防疫失敗?

搶救因疫情重傷的內需產業,行政院正研擬推出振興券,在野黨建議普發現金,一時間無意義之「發券」或「發現」的爭論不休。圖為振興券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搶救因疫情重傷的內需產業,行政院正研擬推出振興券,在野黨建議普發現金,一時間無意義之「發券」或「發現」的爭論不休。圖為振興券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據聞為搶救因疫情重傷的內需產業,行政院正研擬推出振興券,在野黨則建議普發現金;一時間無意義之「發券」或「發現」的爭論,又占據了媒體版面,政策討論開始轉圈圈、呈待機狀態。

何以「發券」或「發現」的討論無意義?因為兩者對於刺激消費,經濟效果一致。

總體經濟學模型的討論,常將經濟體系中的個人分為兩類:一類為「新古典個人」(neoclassical individuals)、另一類為「凱恩斯個人」(Keynesian individuals)。前者可於資本市場借貸;後者受制於流動性限制,只能存錢、無法借錢。

疫情衝擊使所得減少,對新古典個人而言,「發券」或「發現」等幅提升購買力,對於消費效果完全相同,取決於該個人對當期或未來消費的態度。仍有能力儲蓄者,並不會將全部券額或金額用於當期消費,部分將以儲蓄的方式移作未來消費。

或曰:「因為振興券會到期,無法儲蓄;『發券』會全數用於消費,對於當期消費可有較大刺激效果。」此說思慮未周。對於儲蓄的新古典個人,獲發5千振興券,可以少花5千現金、以券代之,因此在決定儲蓄金額時,就可考慮多存5千;換言之,每一塊錢振興券,都可以透過跟自己「兌現」存下來!

疫情衝擊使所得減少,對於凱恩斯個人而言,苦於無法借錢以增加消費;若非「發現」金額大於當期消費額度,「發券」或「發現」,每一塊錢皆會完全用於當期消費。別說發放區區5千現金,即便是5萬,分散於6至9個月期間,仍遠遠小於一般人維持生活之合理消費額度。就此,台灣有句俗諺說得很透徹:「青呷攏嘸夠,擱有通曝乾!」若政府打算發放50萬現金,再來擔心儲蓄吧!

總體經濟模型外,「發券」或「發現」對於刺激消費的經濟效果相同,也可從個體經濟學與財政學理論辯證,無須在此進一步連篇累牘。總結:「發券」或「發現」的規範面思考,決定於政府機關之行政管理成本與百姓商家之順從成本。在該兩成本「發券」皆遠大於「發現」的情形下,執意「發券」是賭氣、徒耗資源。

至於裝神弄鬼般「五倍」或「六倍」的討論,滑天下之大稽;世界各國振興經濟發放所謂「倍數振興券」,唯台灣絕無僅有。政府一再自我催眠可刺激消費的倍數效果,已是經濟學界談笑話柄。

究竟虛耗的政策討論有何意義?台灣既非殖民地、亦非獨裁專制國家,政府沒有實施愚民政治的道理;假故弄玄虛的政策,使社會「盲」於無意義的討論,莫非意在轉移民眾關注的焦點?

近來最受台灣民眾關注的議題有二:一是台灣選手在2020東奧的奮戰精神與傲人表現,另一為防疫失敗、近七成民眾竟無一劑疫苗可供接種;移轉焦點,非彼即此。

新冠肺炎 疫情紓困

延伸閱讀

氣爆7週年 陳其邁:高雄是永遠迎接日出的城市

防疫健康碼 中國普推電子通行證

降2級首周 中警怕移工太放鬆連日至台中公園宣導

寶成越南廠防疫 停工至8月9日

相關新聞

【專家之眼】為何新政府首應廢除新青安方案?

新政府即將啟動,準閣揆卓榮泰日前表示,將以年輕人最在意的政策為施政重點,而「居住正義」高居首位。而當前影響房市最巨的政策...

【專家之眼】呷人夠夠!當沖降稅還有臉提「三延」?

2016年國際資本市場黑天鵝充斥,全球股市狂瀉,我國也不例外,台股冷颼颼,量能創15年來新低。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裁示,為振...

【專家之眼】90天賞味:進口鮮奶也能算鮮奶?

近期有一位號稱是知識型網紅的「石總監」,在YouTube、IG、FB與抖音等網路平台上,大力推薦全聯販賣的紐西蘭進口鮮乳...

【專家之眼】借、掏、跑三部曲—始亂終棄的渣男基金

有一個政府單位,以收支自主為基礎成立,目的在「燒錢」;但成立後,收入沒有實現,只好舉債度日。在借到頂、借到滿後,開始每年...

【專家之眼】政客無能挑起戰端 豈能徵稅理應賠償

兩岸情勢緊張,衝突危機升溫之際,國家安全局長蔡明彥面對政府研擬開徵戰爭稅以籌措軍費傳聞,對外公開透露確實曾經研議此項課題...

【專家之眼】日本失落30年的心病:不願出清風險

在上一篇文章《可惜!日本得了過度肥胖症》一文中,我提到,日本患了過度肥胖症、血管老化、內有寄生蟲,外有傷口滲血,正是因為這樣的身體,所以,日本的經濟,30多年了,一直起不來。 日本的過度肥胖症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