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簽署 資誠:大陸台商應提前做好稅務管理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昨天完成簽署,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貿區,除將深化區內產業鏈的結合,也將以新技術推動海關便利化、透明化,加速區域內經貿規則的優化和整合。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數整體上將超過90%。至此中美兩大市場陣營將逐步形成。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段士良表示,中國大陸近20年快速發展製造工藝,也已開始將勞力密集、資本支出大但附加價值較低或高汙染的行業移到東協各國,再透過自身龐大的內需市場,將RCEP各國生產產品進口回大陸銷售。
段士良說,過往部分台商在大陸常見的兩頭在外貿易模式(即關鍵原材料進口,在大陸加工後產品外銷),近年也隨大陸已成世界市場開始出現改變,將低階製程移至境外,產成品再出售至海外或大陸市場,而保留高階製程或研發在大陸公司,這種模式對無根台商又更明顯。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會計師徐丞毅說,雖然部分台商也開始布局大陸內需市場,不過所經營的業態大多還是屬於B2B,對接的是大陸的新零售公司,自身在產品營銷上可能還是受制於那些新零售企業。於是有些台商形成在大陸保留高階技術生產,並將部分技術透過外派陸幹指導方式轉移給RCEP生產製造廠,RCEP製造廠生產後回銷給陸廠或大陸貿易公司的商業模式。
另外,由於東協一些國家為了招商引資,複製以前大陸的方式,在各自的經濟開發區紛紛推出優惠的稅收政策。部分台商便將更多的利潤配置在東協諸國,大陸的工廠反而處於獲利下降的狀況。徐丞毅表示,大陸稅務機關未來可能透過個人所得稅申報系統的整合,更大程度的掌握外派陸幹的薪資支付狀況,並針對技術移轉的情況重新定性交易,透過利潤分割法的方式,將前述價值鏈的利潤重新配置。
徐丞毅建議,這些台商應重新檢視自身價值鏈的主要價值創造因素,書面化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活動,並評估能否申請適用當地的租稅優惠,而對於利潤配置與價值鏈不配比的部分,也應該盡早進行調整;此外,對於陸幹的派遣,也須及早做好相關的社保、薪資安排的稅務規劃,如此才能及早因應這場正在進行中的變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