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雨快停了! 吳德榮:白天起好轉 明熱如炎夏 未來10天颱風生成機率曝

WSJ:川普第二任與前任不同 與中方爭公平

華爾街日報認為川普最強硬手段並非對付中國。(歐新社)
華爾街日報認為川普最強硬手段並非對付中國。(歐新社)

華爾街日報(WSJ)4日分析,川普總統上台後針對北京發布多道行政命令,並採取加徵關稅等行動,但內容不像拜登政府那般強調意識型態;最受矚目的問題關鍵在於,川普是否與拜登及許多華府政壇人士一樣,把美中較勁視為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場戰役,還是川普目標其實範圍較小,只想延續第一任執政期間希望解決的貿易不平衡。

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主任戴博(Robert Daly)日前在研討會上說:「川普政府果真認為這是一場迫切的畫時代競爭嗎?」

拜登政府認為中國是美國在軍事、經濟、思想意識與科技等層面的頭號對手,美中之間是民主與獨裁的對抗。川普第一任執政期間,新冠疫情發生讓對中鷹派路線崛起,某些氛圍一直持續到拜登任內。

報導指出,川普願意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的態度,與拜登政府避免與北京直接接觸的基調明顯不同。曾與川普團隊討論的消息人士說,中國對川普政府來說屬於次要考慮(secondary consideration),而且川普到目前為止最強硬的手段都是針對墨西哥、加拿大、格陵蘭、巴拿馬。

聖地牙哥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21st Century China Center)主任謝淑麗(Susan Shirk)指出,中國議題在川普二度執政初期被切割(carved out)或淡化處理(downplayed),意味著與中國之間仍有發展關係的可能。

報導指出,中國觀察家認為,川普對墨西哥、加拿大祭出關稅措施,如同川普第一任期對付中國的手段翻版,也就是把貿易威脅當成談判工具、川普政府對加拿大施壓,更讓外界覺得川普想要聯合盟友一起制衡中國。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創辦人王輝耀(Henry Huiyao Wang)說,川普比較不是意識型態導向,川普正在研擬的協議可能是中國願意接受的。

王輝耀表示,貿易仍是川普的關注重點,一連串行政命令用意可能是為了讓北京態度軟化,好讓美國在其他領域能與中國達成協議。他舉例說,川普下令建立能夠抵擋中國高超音速飛彈攻擊的「鐵穹」(Iron Dome)飛彈防禦系統,但實際目的是逼迫北京展開核武談判,「川普在乎的是取得公平協議(fair deal)」。

美國在格陵蘭島努克的總領事館。(路透)
美國在格陵蘭島努克的總領事館。(路透)

白宮 川普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搞亂股市跌了又漲…009803市值型ETF更該投資!搭配季配息機制兼顧息收

憂受美國關稅戰波及 印度先降稅討好川普

美國務卿盧比歐拒出席G20 批南非推「反美」議程

川普關稅戰…國內航空、物流業者有望迎急單

相關新聞

川普警告離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 但他任內不會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19日提到中東和烏克蘭正在發生的衝突,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但在他任內不會發生。

川普周四發言重點:對等關稅、美中俄峰會、控台灣搶走晶片生意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13日)正式下令,要求研究對眾多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除此之外,他還在白宮記者會上談及多方面的話題...

和川普政府低調過招!輝達去年就開始布局 傳本周悄悄延攬川普關係戶

紐約時報報導,有別於其他矽谷大企業,輝達與微軟以相對低調、避開鎂光燈的方式應對新川普政府。這並不代表兩家公司毫無作為,比...

如何讓川普想「併吞」台灣?美學者古舉倫半玩笑建議這2招 點名高雄

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Ku)8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建議...

川普又簽行政命令!制裁國際刑事法院 控非法調查美國和以色列

美國總統川普6日再簽署行政命令,制裁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

川普「接管加薩說」連國務卿和幕僚都第一次聽 CNN:他自己的主意

美國總統川普4日語出驚人稱美國將接管加薩走廊,把加薩打造成「中東蔚藍海岸」,震驚國內外,包括川普的幕僚。CNN報導,川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