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執政近百日 學者:台灣還不是美國優先事項

410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偷渡預算 滿滿政治算計

台南地牛翻身! 上午6時10分東山規模4.1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4級

川普上任 前駐美代表高碩泰:台美要繫好安全帶

川普20日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國策研究院22日上午舉辦「川普新政與2025國際變局」座談會,邀請前駐美代表高碩泰(左4)、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趙怡翔(左3)以及多名專家學者,對「川普2.0」的戰略思維與國際新局進行分析。記者陳宥菘/攝影
川普20日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國策研究院22日上午舉辦「川普新政與2025國際變局」座談會,邀請前駐美代表高碩泰(左4)、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趙怡翔(左3)以及多名專家學者,對「川普2.0」的戰略思維與國際新局進行分析。記者陳宥菘/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正式開啟第二任期執政,展望台美關係,前駐美代表高碩泰今天表示,「要繫好安全帶,但不要驚慌失措」,可以審慎樂觀看待台美關係的務實發展。他並建議台灣可以更多地向川普新政府強調台美共同的安全經貿利益。

川普20日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國策研究院22日上午舉辦「川普新政與2025國際變局」座談會,邀請多名專家學者,對「川普2.0」的戰略思維與國際新局進行分析。

高碩泰首先分析,川普在上任之初簽署上百項行政命令,用意在於兌現競選承諾,展現強勢回歸、說到做到,相比第一任期有些政策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川普2.0「雷聲大,雨勢更猛」。

他接著提到,川普一直要求包含台灣在內的盟友分攤軍費、提升國防預算占比,喊話沒有人可以占美國的便宜、沒有人可以搭美國的便車,「也許大家認為這是川普的談判策略,但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恐怕不能等閒看待。」

至於台灣可以如何與川普新政府互動?高碩泰建議,未來四年,台灣要強調與美國共同的安全經貿利益,畢竟川普可能是人權放兩旁、利益放中間,但也是因為台灣與美國利益很大程度地交互影響,台灣有了價值。台灣如何用有利的論述向川普新政府表達我們的主觀期望,並在客觀環境之下跟美國配合創造更多的共同利益,讓雙邊關係更正常化,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目標。

展望未來四年美台關係,他認為「可以審視樂觀,保持務實期待,但不能有一廂情願的期望」,台灣要發揮強項優勢,但也不用杞人憂天,陷入集體焦慮。

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趙怡翔表示,相對於美中關係,台灣跟美國之間沒有如此的核心矛盾,不會成為川普優先要處理或者是針對的雙邊關係,但是我們不能輕忽川普所提的「安全」,更不能假裝「美國優先」不會徹底改變台美關係的核心思維。

他指出,台灣必須正視川普執政不希望看到美國片面付出代價,負擔維護兩岸和平的最終責任,台灣需要負起對於自身安全的承諾,他認為,川普團隊未來將觀察幾項指標,包含台灣的國防預算是不是可以逐年增加,至少短時間內要達到GDP占比3%以上,台灣是不是持續強化社會韌性等。

貿易方面,趙怡翔指出,如果貿易順差沒有辦法短時間內改變,或透過能源、農業等等方面的一些採購逆轉的話,可能成為未來台美關係的重大挑戰。

台美關係 川普 美國

延伸閱讀

在美國出生無法取得公民權?學者:川普行政命令涉及違憲

「川上拜下」川普帶回單邊主義 外媒:提供大陸外交機會

川普上任 學者:北京將加大關注美對台軍售

川普上任 夏立言:盼執政團隊有更多「知川派」

相關新聞

川普警告離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 但他任內不會發生

美國總統川普19日提到中東和烏克蘭正在發生的衝突,警告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遠了,但在他任內不會發生。

川普周四發言重點:對等關稅、美中俄峰會、控台灣搶走晶片生意

美國總統川普周四(13日)正式下令,要求研究對眾多貿易夥伴加徵「對等關稅」。除此之外,他還在白宮記者會上談及多方面的話題...

和川普政府低調過招!輝達去年就開始布局 傳本周悄悄延攬川普關係戶

紐約時報報導,有別於其他矽谷大企業,輝達與微軟以相對低調、避開鎂光燈的方式應對新川普政府。這並不代表兩家公司毫無作為,比...

如何讓川普想「併吞」台灣?美學者古舉倫半玩笑建議這2招 點名高雄

美國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Ku)8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建議...

川普又簽行政命令!制裁國際刑事法院 控非法調查美國和以色列

美國總統川普6日再簽署行政命令,制裁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

川普「接管加薩說」連國務卿和幕僚都第一次聽 CNN:他自己的主意

美國總統川普4日語出驚人稱美國將接管加薩走廊,把加薩打造成「中東蔚藍海岸」,震驚國內外,包括川普的幕僚。CNN報導,川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