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解剖結果出爐 確定驗出「米酵菌酸」

寶林茶室案被指慢半拍 王必勝還原通報時序:24小時內已有五大作為

寶林茶室案誰慢拍?王必勝、陳智菡稱26日通報稽查 北市批:綠白一家親

劉學龍/平均地權條例是房市靈丹或毒藥?

號稱史上最重打房手段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春節前在爭議中三讀通過,代表房地產政策的利空出盡;此猛藥一出,加上信用管制,今年房地產市場將面臨量縮價修的局面。

在自由市場,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所決定,二○一九至二○二一年的貨幣寬鬆及產業回流帶來的資金浪潮,台灣股房市雙漲,交易量及價均衝上新高。我們身為產業的一員,樂見政府適時的出手抑制過熱的投資,把市場引導到健全發展。事實上,這兩年的房市已中箭三次,第一次是二○二○年底開始的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第二次是二○二一年七月上路的房地合一2.0、第三次為二○二二年的四次升息共二點五碼;房市經過這三箭的調節,已經明顯吹起寒風,而這次政府所修正的平均地權條例更可稱為正中紅心的一支箭。

此法案打著居住正義的旗幟,卻限制民眾買賣住宅產品,是否真有其正義可言?甚至在提出修正內容後,市場檢討聲浪不斷,後續增補很多附帶條款,不免讓人質疑在制定法律前是否思慮周全?抑或像補網的方式不斷的東補西補?而一開始政策所帶來的震撼程度,卻又因為這種補丁的作法,引發民眾疑慮到底政府堅持的路線為何?

盤點本次修法內容的五大重拳,其中檢舉獎金制度及炒作行為如何去認定?是否有足夠人力去查核事實?而最受爭議的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及管制私法人購屋,坊間的討論不外乎幾點:限制人民移轉財產自由是否違憲?全球都可見私法人購置住宅,為何台灣獨步全球首創許可制且限制持有年限?

先前的信用管制及接連升息,經濟環境的驟變,加上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的風聲,已將透過高槓桿操作不動產投資的買方掃掉一輪,市場走向健全的軌道。

針對備受爭議的管制私法人購屋,在房地產周期,一般只聽過開發許可制,尚未聽過這種針對住宅產品的「購買許可制」甚至限制移轉,限制人民移轉財產是否有違憲之虞,我們不在此討論;我們想釐清的是,是否其他國家實施過同樣政策?其成效為何?政府是否應先讓人民有知的權利?

另外,政府高喊居住正義,是要讓「人人有房住」或「人人買得起房」?一個正常且自由的經濟體,應該要以「人人有房住,並依自己的能力買房」為目標,讓「人人買得起房」基本上是不可行的。房價高漲引爆民怨的原因,不外乎民眾的薪資所得及存錢速度追不上房價漲幅。政府用盡腦筋壓低房價,不如檢討產業及城鄉發展失衡,提升薪資水平。當然,政府也應落實公共住宅或社會住宅制度,讓年輕民眾在社會住宅居住的日子可以儲蓄,讓他們未來更有能力購買房屋,畢竟在華人社會裡,「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

我們深知政府、房地產業界及民眾都不樂見房價高漲引發社會動盪,但一項政策在實施之前若沒有全盤考量各種情境,後續引發的動盪及整個產業鏈的衝擊可能更大。

信用 房地產 法人

延伸閱讀

陳建仁內閣2月立法院見 他籲主動談護高端、爭議閣員留任理由

五大建商看房市 量縮價難跌

張旭嵐/平均地權修法誰得利?2024年房價將反轉向上?

影/預售屋換約髮夾彎 民眾黨:政府打房決心何在?

相關新聞

陳國樑/潛藏負債不是負債啦!

勞保潛藏負債到底有多少?雖然每三年進行一次、以一一二年十二月卅一日為基準日的正式精算報告,須等到今年底才會出爐,透過勞保...

黃耀輝/政治凌駕專業 搞砸囤房稅2.0

囤房稅二點○是「選舉使鬼推磨」的產物。賴副總統在去年四月獲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得知民間將於七一六舉行司法及居住正義大遊...

劉大年/大陸轉軌攸關全球經貿版圖重組

中國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五點二,雖然達成百分之五的目標,但卻是扣除新冠疫情期間,卅多年來成長率最低的一年。今年成長...

黃齊元/中美強權鬥爭,兩岸關鍵時刻

最近中國大陸經濟低迷,兩會期間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人工智能、大數據、新能源汽車、...

黃正忠/如果世界是太平的

ESG(環境、社會、治理)領域大爆發,成了上市櫃公司監理法規新要求、全球供應鏈管理中的新趨勢,更是諸多金融投資商品的金招...

彭金隆/閒聊「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二○二二年國人平均壽命來到七十九點八四歲,超高齡社會近在咫尺。談到高齡化社會,對照古今總會想到詩聖杜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