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知名品牌賣過期和牛?業者稱冷凍可保存2年 新北1疑慮全數封存

高雄外海現中尺度渦旋!恐伴隨龍捲風、冰雹 影響範圍曝光

2波鋒面接力橫掃!明起影響最劇烈 全台有雨「這地區」慎防豪雨

陳松興/2023影響全球經濟十大關鍵趨勢

二○二二年全球經濟經歷一系列冷戰結束後所僅見的顛覆與挑戰。首先,地緣政治衝突迅速升級。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中國大陸在台海實施軍演並威脅武統台灣。目前實際處在新冷戰邊緣。

其次,全球經濟板塊日趨分裂。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與科技的摩擦啟動全球供應鏈的調整,而疫情與極端氣候更進一步加速供應鏈的重組。美國在經濟上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又要避免熱戰,卻又需要在氣候及防疫的問題上與中國合作。世界兩大經濟體錯綜複雜的關係導致全球經濟的動盪多變。

再者,能源與糧食成為戰爭武器。能源安全及來源多元化成為政策焦點,帶動全球通膨。因應通膨,五十多國央行同步緊縮貨幣政策,致經濟增長减速,部分國家房地産市場受到衝擊。美國激進升息導致美元獨强,其他貨幣大幅貶值。

另外,中國嚴苛防疫政策導致經濟停滯社會不安。投資、出口及消費相繼失靈;白紙運動後的解封失序,疫情再度擴散。原本就因去槓桿化而萎縮的房地產市場接近崩潰,並波及地方財政及金融穩定。中國動用了所有政策工具避免系統性風險。

全球極端氣候風險加劇,減碳的努力受戰爭及能源危機影響,溫升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的目標恐難達成,能源轉型則是喜憂參半,但轉型綠色經濟的全球減碳趨勢不會改變。

展望二○二三年的關鍵趨勢:一、地緣經濟不確定性仍將持續,混亂、動盪仍難避免;二、地緣政治在緊張與舒緩間搖擺,俄國作戰能力明顯捉襟見肘,可望藉外交途徑達成實質停火;三、美中戰略競爭關係不變,但中國經濟危機風險升高,穩定經濟重登政策主軸,可能改變對台策略,一方面加強台海演習威嚇,另一方面則加強與俄國長期合作,為未來可能的熱戰做準備。美國即將進入總統大選季節,可望加強兩國對話,關係趨向務實,台海短期發生戰爭的機率偏低。

就總體經濟而言,四、全球貨幣政策在今年上半年將持續緊縮,各國步伐不一,通膨可望在下半年放緩;五、美國在今年上半將出現溫和而短暫的衰退,歐盟/歐元區衰退則是在去年底至今年初,亞太地區受益於防疫管制的解封,經濟可望保持韌性;六、全球經濟成長趨緩,需求疲軟,加上防疫封鎖的解除,供應鏈的中斷問題將可緩解。

 七、貨幣緊縮對不同國家房地産市場的衝擊程度不一;美國房價下滑,但不會發生危機,中國地産開發商則在加護病房接受輸血;八、美元見頂,將在今年下滑,但仍處相對高位,歐元貿易加權後未見疲軟,人民幣受政策支撐但不穩定;九、中國疫情在今年第一季將會擴散,醫療能力不足可能實施有限度封鎖,影響經濟復甦時程;十、氣候風險持續加劇,可能導致糧食供給的缺口。

總結而言,地緣政治衝突,能源與糧食危機,全球通膨,經濟科技競爭,供應鏈重組,貨幣政策緊縮,金融穩定備受威脅,加上極端氣候及新冠疫情等的交互衝擊,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結束朝「地緣經濟」時代轉型,在取得新的均衡之前,過程可能混亂,有時動盪,且不會在今年結束。

疫情 美國

延伸閱讀

汽車汰舊換電動車補助112年上路 最高可獲1.5萬元

數位基建 有潛「利」

別管通膨了 英國民眾砸錢看演唱會和音樂劇不手軟

「大賣空」本尊:不管怎麼看 美國就是已陷衰退

相關新聞

詹文男/每月兩千元 打造AI超級助理群

最近好友老陳教授很感慨的說,過去找研究生助理不容易,而且還不敢交代太多工作,以免被叫「慣老闆」。現在他每個月僅花費不到兩...

黃耀輝/特別預算浮濫 政府卡死救命錢

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近廿五年來最大的地震,造成重大災情與損失。蔡英文總統遲至一周後才到災區探視,民進黨則是哀事喜辦,趁災搗亂...

黃正忠/好聚好散的循環科技

美國商業周刊二○○五年曾做過一本以台灣為封面故事的專輯,主題是「為何台灣事關重大」,副標為「世界經濟不能沒有台灣,故台海...

陳國樑/打仗的錢從哪裡來?

打仗的錢從哪裡來?在「國防經濟」學門,對於戰爭財源之取得,有相當深入的討論,以下試舉其犖犖大者。

詹文男/收集EMBA與注意力經濟

現代人熱衷學習,尤其是進修EMBA。好友老張前些日子跟筆者說,有次餐敘遇到一位產業界人士,提起他進修的歷程,讓老張驚駭不已...

徐遵慈/橫亙台灣印度經貿的三道關卡

南亞大國印度是蔡英文總統推動新南向政策下的重點國家,八年來雙邊關係推展不易,直至最近始明顯升級加溫,兩國合作邁入新高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