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睡不著的元宇宙與找不到的工作
十年前,紐約興起一股「沈浸式舞台劇」的風潮,其中一部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作品,是改編自莎翁名劇「馬克白」與希區考克驚悚電影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與一般舞台劇不同,「不眠之夜」的舞台是一整座五層樓倉庫的內部空間。
觀眾戴上面具,由不同樓層分別進場,自由漫步三小時,彷彿置身於劇中世界,親身經歷由不戴面具的演員詮釋的故事。因為每位觀眾進場位置不同,開始「入戲」的時段也各不相同,每次觀賞體驗亦都屢見新意,許多觀眾樂此不疲,流連忘返。據說,有粉絲看了一百次。
雖然馬克白並非互聯網工程宅男的必備讀物之一,但「不眠之夜 」確實是一種有限的元宇宙體驗:付費用戶進入虛擬空間,享有一定程度的行動自由,能與空間環境及其他用戶互動,且每個用戶的體驗不盡相同。也許在未來的版本中,用戶不僅僅是入戲,還可以直接扮演劇中角色,看看能否不按照命運三女巫所預見的劇本走一遍不一樣的馬克白。
更奔放的玩法,或許是劇組直接「招聘」用戶每天入戲扮演角色,並且直接空投虛擬幣給表現叫好叫座的用戶/演員「打賞」,亦不難想像各種「可插拔」版本的馬克白/馬克白夫人供用戶選購體驗,同時再虛實整合販賣週邊商品。當然,用戶若太過癡迷,徹夜不眠,甚至上癮,誤把戲夢當作人生,又會牽連出一系列消費者保護、數據安全等等倫理道德法律問題。
更深層的看法,是元宇宙虛擬空間若想持續發展,吸引人的優質內容最為關鍵,增益/虛擬實境的技術或能炫人耳目,但未必是決定性因素。人類是需要活在自我編織出來的意義與故事當中的生物,這種最底層的本能,固然可以被技術手段催谷,但若技術脫離人性,無法持續創作誘人的故事,再酷炫逼真的聲光效果,可能都比不上幼兒愛不釋手的一只沒眼沒嘴的破玩偶更能啟發人心。
馬克白之所以歷久彌新,吸引一代又一代觀眾入戲,正是因為莎翁刻劃出人性在權慾交逼之下的惶恐、猜疑、背叛、堅強、懦弱與永劫回歸的悲劇,一種能超越文化與種族疆界的劇力,不是每秒挖出多少虛擬幣的算力。
儘管如此,當前元宇宙產業仍然對虛實整合技術與遊戲化代幣經濟有很深的執念。一方面是商業利益使然,另一方面是互聯網上玩桌遊手遊鏈遊的玩家,有很大比例是對實體經濟及其政治社會結構感到憤怒不滿。
金融海嘯與疫情造成的大重設,亦可能導致各國結構性失業人口不可逆轉的上升。若不讓這些不想或找不到工作的憤青在元宇宙中尋求慰藉、希望與新生,製造問題正在被解決的幻覺,就只有靠戰爭來解決問題。兩害相權,政客會選哪邊?答案一直都很明顯。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