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年輕散戶對傳統金融的怒吼
如果說GameStop是二○二一年一開始最狂妄的股票,那春節期間的比特幣就是另個難以置信的不可思議。大年初六的晚上六點,一枚比特幣的價值漲破了五萬一千美元,兩天後的總市值更突破一兆美元。但事情還沒有結束,隨著GameStop事件進入美國國會聽證階段,螞蟻雄兵開始把注意力轉向Palantir,這支股票在二月十八日一躍成為Reddit討論度第二高的個股,風潮仍在延續,故事沒有結束。
平心而論,我會把比特幣現象拿來和去年的特斯拉驚奇相比擬,為什麼?他們一樣代表著新的商業模式,它們一樣代表著充滿想像空間的未來,更重要的是它們一樣在自己的領域占據龍頭的角色。
但比特幣還有另外一層意義,就像特斯拉掀翻傳統車廠的故步自封,比特幣很可能會成為推動傳統金融改革的一根針。免手續費券商以劫富濟貧的Robinhood(羅賓漢)命名,打著「奪回華爾街超收的手續費」的口號,正確迎合了當今社會貧富不均的氛圍,更凸顯傳統金融在定價以及交易制度的種種不合理。
有人說他們成不了氣候,因為年輕人資金有限,我卻不這麼認為,隨著嬰兒潮一代因為死亡把財富轉移給子女,這會讓他們的財富在十年內增加兩倍,而到了二○四二年,預計單是美國的千禧世代就將繼承大約廿二兆美元的鉅額財富。
太多金融企業沒有做好準備,他們仍對嬰兒世代的財富虎視眈眈,假如傳統金融機構希望繼續存在,他們一定要盡快做好準備,不要繼續嘲笑千禧世代在處理金融資產的各種實驗創新做法,千禧世代很可能會是翻轉傳統金融的急先鋒。
台灣也一樣,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投入量化、高頻的交易,年輕人在熱門股的當沖比率甚至衝高到五到七成,每家券商更是想方設法要拉攏年輕人開戶。其實年輕散戶的反撲,折射出金融市場確實制度設計不合理以及定價荒謬,而各國央行的大量量化寬鬆(QE),以及將利率降至零,更推波助瀾今天這個金融市場的大驚奇。
任何時代的轉換都有一個過程,經過GameStop、比特幣到Palantir,年輕的散戶大軍愈來愈有自己的戰略,他們知道如何號召同好,他們知道如何溝通串聯,就像我們看過的阿拉伯之春以及香港反送中活動中的愈戰愈勇。當今社群可以輕易召喚狂熱群眾,各類槓桿交易快速便捷,不只金融機構,散戶一樣可以坐上牌桌,將金融交易遊戲化,甚至不為了賺錢,只為了出一口氣,或者支持某一種理念。
整場大戲就像是靜悄悄的時代革命,對建制派下的戰帖,正是對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發出怒吼的集結號,年輕散戶的力量必將形塑投資市場的新生態,更可能讓傳統金融機構已經老神在在、習以為常的SOP瞬間陷入失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