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天行/鴻源集團.比特幣.市場理性
鴻源集團是一九八○年代台灣金錢遊戲的主角,一九八一年成立,公然以老鼠會手法吸金,一九九○年倒閉留下千億負債,十六萬血本無歸的債權人。當年鴻源在台灣長達十年大量吸金,除了彰顯當年台灣政府金融監管的無能,也見證了投資者及金融市場的運作可以在相當長的期間內違反理性。
近年來另一場大型國際金錢遊戲是比特幣。若以比特幣現在的總市值約八千五百億美元,比特幣可列入全球前五大公司。
比特幣以去中心化、區塊鏈科技加密為號召,於二○○九年問世。第一筆用比特幣支付的商業交易發生在二○一○年,一位美國的電腦程式師用一萬枚比特幣購得了兩個比薩。隨後因科技迷追捧,以及全球主要央行在金融海嘯後任意大幅增加貨幣供給,以致人們對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信心低落的背景下,供給量固定的比特幣成為市場寵兒。
比特幣的價格在二○一三年首度突破一百美元,二○一七年初首次突破一千美元,到二○一七年底就超過了一萬美元,今年二月廿一日在特斯拉的馬斯克大筆購入下,來到歷史高點近五萬八千美元,然後迅速回落到二月底的約四萬五千美元。價格大幅波動是比特幣的特性,其波動率約為黃金的三至四倍,S&P指數的二至三倍。
比特幣並無任何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其價值終必取決於其是否能成為社會大眾接受之貨幣。根據貨幣理論,貨幣的基本功能為交易媒介、計價標準、價值儲藏、以及延期支付。以此四大功能而言,比特幣作為貨幣是不及格的。
以交易媒介而言,因為比特幣的隱匿特性,非法黑市交易常使用比特幣,但在全球強化洗錢防制的趨勢下,其隱匿性反使得比特幣無法進入常規交易。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印度,甚至禁用比特幣。貨幣作為計價標準必須貨幣本身的價格穩定,才能成為其他貨物或資產的計價單位,但比特幣本身的價格卻巨幅波動。若以比特幣為計價單位,勢必導致貨物及資產以比特幣表示的價格大幅變動。至於貨幣的價值儲藏與延期支付功能,比特幣的巨幅波動率也使其無法勝任。
比特幣的另一重大缺點是對電力的需求。因為採用區塊鏈、去中心化架構,比特幣交易需使用大量的電腦運算。當比特幣價格高漲,大批電腦紛紛投入比特幣挖礦,也就是區塊鏈的加密運算,以期獲取比特幣為報酬。根據英國劍橋大學最新的研究,比特幣運作每年的用電量約為台灣全國全年用電量的百分之五十五。若比特幣真的成為大眾接受的貨幣,其使用的電量可能不是這個地球所能負擔的。
比特幣這個無中生有之物,是否會如鴻源集團一樣從美夢變為噩夢,或最終修成正果,成為引領風騷的全球私有化貨幣,筆者不敢斷言。但是筆者相信市場終會回歸理性,雖然回歸理性的所需的時間可能會很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