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學文/金融中心,你會情歸何處?
這世界永遠不缺看多中國大陸的西方人,廿年前量子基金的商品大王Jim Rogers極力唱多中國,甚至不惜帶著妻女到東方居住及學習中文;今年剛開始,全球最大避險基金橋水創始人Ray Dalio又在「倫敦金融時報」大力疾呼中國極可能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他還大力押注全球經濟即將發生劃時代的大轉變。
中國能否一舉拿下金融中心的桂冠不能確定,但金融中心的爭奪戰必不可免,經濟局勢的轉移不能感情用事,商人無國界,資本如水流,想看懂國際經濟的變局,以史為鑑及看懂資本流動是最靠譜的不二法門。
川普四年,大傷紐約威信;英國脫歐,讓倫敦岌岌可危。才剛跨越顛簸難行的二○二○年,這個飽受驚嚇的世界就接二連三發生大事件,先是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突然落地,接著拖磨四年半的脫歐協議達成,更讓人猝不及防的是中歐協議從天而降。競相分析的台灣媒體很多,可惜都忽略更大格局的看法,那就是飽受折騰的世界,在疫情揮之不去之際,不過是奔著區域性的變化先下手為強。
英國急著脫歐,希望搖身一變成為獨當一面的「Global Britain全球英國」;歐盟急著攀上中國,也不過是擺脫跨大西洋美國牽絆的無奈選擇。
這是重新洗牌的大時代,若干年後回頭看,二○二○年絕對是未來十年最棒的一年:一個大國重新卡位的一年。我同意Dalio說的,綜觀歷史,全球最大貿易國最後都會成為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儲備貨幣的發行國:從荷蘭、英國到美國都如出一轍。
二○一六年英國脫歐公投後,一點二兆英鎊的資產以及七千五百個工作崗位早已離開英國。世界上有一群很棒的商業中心:如矽谷主導著科技;想瞭解電子產品,你可前往深圳;最奢華的聚落是巴黎,外包首都則在印度的邦加羅爾(Bangalore);但論及影響力最大的金融集群所在地,倫敦仍當仁不讓。
倫敦的實力不可小覷,它擁有全球百分之卅七的貨幣交易和百分之十八的跨境貸款。它是衍生商品、資產管理、保險和投資銀行的樞紐。倫敦四分之一的收入從歐洲大陸獲得,歐洲卻有四分之一的金融服務收入是靠倫敦獲得。倫敦的崩塌帶來全球金融中心的新懸念。
二○二一年,全球的貿易依存、法律框架將被撕毀重寫,進而影響金融中心需要的政治穩定。另外,阿姆斯特丹、法蘭克福和巴黎在歐盟的爭戰方興未艾;紐約正從廢墟中指望拜登重塑另一個「美國優先」;還有個不容忽視的上海在東方虎視眈眈。在病毒變異之際,仍然牛氣沖天的金融市場將是全球金融中心最後情歸何處的答案所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