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亞運金牌的沉痛體悟 輕艇天菜:不輕言放棄,無論夢想有多遙遠!

如果,你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在眾多好手中拿下冠軍,你還會相信,自己有一天可能奪冠嗎?8年前,輕艇國手鄭仲凱放棄了相信,也因此與拿下亞運金牌的機會擦身而過,讓他深刻體悟堅持信念的重要。
現在,鄭仲凱依然在體育上挺進,成為健身教練,從選手退役多年今年也決定復出參加輕艇比賽,他不吝用自身故事鼓勵他人:不輕言放棄,無論夢想有多遙遠!
我不要再讓任何人欺負
鄭仲凱接受全台最大女性健身社群「有肌勵」專訪,表示國小的時候體型胖胖肉肉的,偏偏身高又是全班倒數的矮,總是被揶揄是死胖子、矮子。每天上學總覺得全班都在看他、嘲笑他,「我是不是真的那麼爛、都做不好?」
長期處於自卑狀態的他,在國小六年級的時候,和班上同學一起參加台北市樂樂安全棒球比賽,班級最終取得北市第二名的佳績,意外啟發他的運動熱情,發現運動可以讓人開心且自信「我下定決心要運動要變強,不能再讓任何人欺負我自己。」
國中時,即便他根本連怎麼游泳都不會,依然毅然決然加入游泳校隊,透過勇於挑戰渴望能證明自己。開啟運動員生涯後,鄭仲凱開始長高蛻變,隨著身材變好,周遭的人也開始投以羨慕與敬佩的目光,讓他變得開心且更有信心,成功擺脫過去的陰霾。
國二下學期那年,是運動生涯第一個轉淚點,因為入行游泳隊的起步太慢,相比其他選手從國小就開始訓練,鄭仲凱的成績依然遠遠達不到我的理想(前三名),如果未來希望以運動員成績保送好的高中泳隊非常困難,在游泳教練的推薦下,他接觸了另一項運動:輕艇。
輕艇打開鄭仲凱的國手生涯大門,訓練半年就拿下全中運前三,國三時被選上國家代表隊正式成為國手,從此一路年年被選為國手,一路保送南港高中和台北體育學院。
打開國手生涯錯失亞運
鄭仲凱表示,自己屬於沒什麼天份的苦練型選手,自知天份不如人,所以更加努力,每一次訓練前比別人提早更多時間做基本訓練,每一次訓練都比每個人更加認真,休息時間也不忘專研輕艇相關知識。
他的國內最佳成績是全國運動會第二、全民運動會第二;國際最佳成績是亞錦賽第二、亞洲運動會第五。
「雖然看成績我就是老二命,也始終贏不過所謂的天才,但其實所謂的天才也很努力的在訓練,所以我也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了!」
一路輕艇選手生涯的心得,他領悟到,再有天份,也要努力才會成功;即使沒天份,努力也會達到非凡成就,「要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盡心盡力!」
但國手生涯中,最大的挫折,就是錯失亞運金牌。
2010年鄭仲凱高中剛畢業,獲選參加廣州亞運龍舟賽事。當時集結全台最好的輕艇選手,鄭仲凱甚至離開台北,遠離塵囂專心專注在花蓮集訓一整年,在亞運前哨戰(亞洲錦標賽),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績,心想有機會坐二望一,拿下亞運金牌。
結果出乎意料,亞運三個距離項目通通第五名,「那次的打擊其實非常大,就是努力一整年,最後夢想全部幻滅的感覺。」
2015年,鄭仲凱當兵退伍之際,當年的輕艇競速全國錦標賽,鄭仲凱一如既往地拿下第二名,此時當年亞運的隊友前來找他聊天,表示2018亞運還會有龍舟,「要不要再一起拼一次?」
雖然過了8年,鄭仲凱依然記得當時自己怎麼說「三個第五還不夠嗎?還比呀?都要出社會工作了,夢想已經不實際了…」講完這段話後,他就離開了,也正式宣告結束輕艇選手生涯。
「2018亞洲運動會,恭喜中華台北代表隊,拿下龍舟賽兩金一銀!」鄭仲凱表示,3年後當他看到中華隊摘金新聞時,非常震驚訝異,「他們居然辦到了!」心裡百感交集,也常會想「如果我當年沒有放棄就好了…」
放棄自己夢想也就遠去了
離開輕艇選手生涯後,鄭仲凱依然走在運動的道路上,勇敢冒險踏入未知的健身領域,帶著運動員無懼、勇於挑戰的精神勇闖,成為許健身教練,在健身圈打下屬於自己的小小天地。
他常以自身故事鼓勵學員,所有負面的事情與情緒,都可以靠運動及健身改善;運動與健身會使人更加健康、更有精神、更有魅力、更有自信。從選手退役多年,今年他也決定復出參加全運會輕艇比賽,雖然可能不敵過往全盛時期,不過夢想重新啟動,可以跟老隊友繼續奮鬥,依舊令人期待!
錯失的亞運金牌夢,讓他深深的上了一課,他也想透過「有肌勵」鼓勵更多人:
自己選擇好的道路,盡心盡力去拼就對了。不要去想會不會成功,不拼就絕對不會成功!不要輕易放棄,當自己都放棄自己的話,夢想也就離自己遠去了。無論夢想對自己來說多遙遠,只要往對的方向努力邁步,都有機會實現!
延伸閱讀
重訓新手增長肌肉這樣做!職業健體選手教你找到最有效的重量訓練
「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
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